“香喷喷”语源及词族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喷喷”语源及词族考.doc

“香喷喷”语源及词族考   摘 要:“香喷喷”是由“香芬芬”虚化演变而来的。“芬芬”由一个有实义的词降级为一个词缀“喷喷”,字形发生了变化,被重新分析成一个“ABB”式的状态形容词。本文从语源的角度探讨了“香喷喷”及相关词族,证明了“香气四溢”这一义位在语源上的关联。   关键词:“香喷喷” 语源 词族   一提起“香喷喷”这个词,普遍的分析便是状态形容词“ABB”式,“A”是一个单音形容词,“BB”是叠音后缀,不具有词汇意义,只有表示程度加深、渲染色彩的语法意义。然而,《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有词“喷香”以及“喷喷香”,这两个词该怎么分析?我们将从语源上对“香喷喷”作一下探讨,并把表示“香气四溢”的同源词族联系起来。   从音韵上来看,《集韵·魂韵》中的“喷”,问韵、恨韵两收,芳问切,普闷切,一作敷母字,一作滂母字,同为文部字;亦作“吩”从“分”得声。《集韵·文韵》:“芬”,敷文切;《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喷”普魂切,“芬”抚文切。从音理上来看,“喷”和“芬”上古韵部同属文部,声母同是滂母字;只是到中古“芬”由重唇音演化为轻唇音,归入敷母字。从音理上看,两者相通,具备了训诂学“音同义通”的理论基础。   从文献上看,《说文解字·艹部》:“,艹初生其香分布也。”段玉裁注:“诗说馨香、多言苾芬。大雅毛传曰。芬芬、香也。”《汉语大词典》中,“芬芬”释义为“芳香”。《诗经·生民之什·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孔颖达疏:“芬芬,香也”正义曰:“芬芬是香之气,故为香谓燔炙香也。”“芬芬”释义为“香气散发”更为合适。《诗经》中“芬芬”的“香气”义并不只此一例。《诗经·谷风之什·信南山》:“是烝是享,苾苾芬芬。”郑玄笺:“苾苾芬芬然香,”鲁诗“苾”作“馥”。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馥馥芬芬”,是用鲁诗。“苾”与“馥”是异文。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个词“香馥馥”,《汉语大词典》释义“形容芳香浓郁”,“馥馥”与“芬芬”在《诗经》中是同义并列,“香馥馥”与“香喷喷”意义类同,又从侧面证明了“喷喷”的本字。   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卷第六(P226)“引《考声》云:‘芬芬,香气貌’经文有从气作氛,音坟,祥气也,非经义有从香,作馚,不成字,非也。……韩诗云:芬馥者,香气貌也。”   (1)草青青而吐绿,花照灼而开红,千种池亭,万般果药,香芬芬而扑鼻,鸟噪咶而和鸣。(《敦煌变文·降魔变文》)   《敦煌变文》中的“香芬芬”作状语,此时内部结构还比较清晰,“香”定义性质,“芬芬”描摹状态,并列式的ABB结构,字形在晚唐五代也尚未改变。其实字形转变的时代从音韵上来看也是有理可据的,轻唇音的产生大概是从唐末宋初开始的,因此,这以前“芬芬”与我们今天的“喷喷”读音无异,所以保留了本来的字形。“芬芬”重言并不是一个孤例,与它同属文部的其他字之间有相通的意义,语音上的关联也十分密切。   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里提出的训诂思想“以古音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是我们探求语源的指导原则。再从与“芬”有旁转、对转以及旁对转关系的字入手,看看它们是否有“香气散发”义。   “芬”也可作“馩馚葐”,《广韵·文韵》:“、芬”与“馩、馚、葐”同为符分切,音义皆同,应为异体字。《集韵·文韵》:“馩馚葐,《博雅》,馩馧,香也,或作馚葐。”与“芬”字阴阳对转的阴声韵微部和入声韵物部中也有“香气浓烈貌“的字,如阴声韵微部的“馡(菲)”,入声韵物部的“馞(茀、)、馧”,与物部有旁转关系的质部有“馛”“馝(苾、 )”“()”表示“香也”。这几个字音近义通,经常互为组合,或叠字组合;如“葐蒀(馚馧)、馧馞、苾勃(馝馞)、菲菲、馞馞、馛馛、苾苾”都是“香气浓郁貌”。   “葐蒀、馚馧、馧馞”这三个词都有“香气浓郁貌”,《集韵》中“馧”,文没两属,音于云切、乌没切。《集韵·文韵》:“榅馧蒀,葐榅,香也,或从香从草。”《集韵·没韵》:“馧馞,大香也。”因此,“馩馧、馚馧、葐蒀”等为同一双音词;与“馧馞”为叠韵双音词。   (2)铿锵宝铎,馩馧异香。(《法苑珠林》)   (3)金炉晓炷以馚馧,银炬宵燃而炫耀。(《全唐文》)   (4)葐蒕,上愤闻反,下郁云反,王逸注楚辞云:“蒕葐,盛貌也,”左思蜀都赋云:“郁葐蒕以翠微,张铣注云:馧,香也。”(《一切经音义》)   (5)妙香氲,“,符云反,氲,于云反。王逸注楚辞曰:‘ 氲,盛也,香气盛也,二又作葐蒀也。’”(《一切经音义》)   馞,《汉语大词典》解释为“香气盛貌”,馞馞,香气浓郁貌。   (6)遂揖入坐,色皆殊絶,满坐芳香,馞馞袭人。(《博异志·崔玄微》)   香气“馞”多写作“勃”,《广韵·没韵》中“勃、 、馞、悖、浡、 ”均为蒲没切,意义都有“盛卒起皃,若尘起作,若香气作馞,若心逆者作悖,若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