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教师教案编写规范(8页)
南方医科大学
教 案
2006 — 2007 学年 春 季学期
所在单位 中医药学院
系、教研室 药用植物鉴定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 中药鉴定学
授课对象 中药学本科2004年级
授课教师 马 骥
职 称 教 授
教材名称 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主编)
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下篇 第八章 皮类药材 授课形式 讲 授 授课时间 2007年03月08日,13日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掌握上述药材的来源和性状鉴别特征。
掌握肉桂、黄柏的显微鉴别特征。
掌握肉桂、黄柏的成分。
掌握肉桂、黄柏的理化鉴别特征。
了解杜仲的混用品。 基本内容
肉桂、杜仲、黄柏、秦皮、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的鉴定。 重 点
难 点
重点: 肉桂、黄柏的鉴别特征。
难点: 杜仲混用品的鉴别。 主要教学
媒 体 多媒体投影仪、药材标本 主 要 外
语 词 汇 Cinnamomum cassia 、Eucommia ulmoides 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
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主要参考资料:1. 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中药鉴定学,张贵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3.药用植物学,艾铁民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相关网站:1.南方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网站,
2. /yaoyongzhiwuxue/main.htm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肉 桂
【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多为栽培。
国外产于越南、印度等,其中越南为主产地,以越南产的“交趾桂”最佳,奉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
每年分两期采收,4-5月间和9-10月间, 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阴干或弱光下晒干。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①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 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直径2-3cm。
②企边桂:为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③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④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性状鉴别】
1、槽状或卷筒状,厚约2-8mm。
2、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横向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3、内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细纵纹,划之显油性。
4、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颗粒性,不平坦,外侧棕色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有的不明显)。
5、气香浓烈,味甜而辛辣。
【显微鉴别】 横切面
1、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2、皮层较宽,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3、韧皮部约占断面的1/2, 最外石细胞群排列成近连续的环,石细胞层外侧有纤维束存在。
射线细胞1-2列,细胞中常含草酸钙针晶。
厚壁纤维常单个散在或两三个成群;油细胞随处可见,较薄壁细胞大;粘液细胞亦较多。在较厚的树皮中,韧皮部的石细胞较多,较薄的皮中,石细胞较少。
4、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粉末:红棕色。
【成分】
含挥发油1-2%,并含鞣质、粘液、碳水化合物等。
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约85%及醋酸桂皮酯。
桂皮醛是肉桂的镇静、镇痛、解热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①取粉末的氯仿滤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试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杆状结晶(桂皮醛苯腙)
②取挥发油少许,滴加异羟釫酸铁试剂,显橙色。(检查内酯类,熟悉)
【附注】
①南玉桂:同科大叶清化桂的树皮。
主要栽培于广西和广东。
为肉桂的变种,主要区别是叶甚大。挥发油含量较肉桂高。
②肉桂油:为肉桂的枝或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的挥发油。含桂皮醛不得少于85.0%。 大叶清化桂含挥发油较多,可考虑作提取肉桂油的原料,唯叶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较低。
③市场上有将调味用的桂皮作桂皮使用,也有误用大叶钩樟树和三钻凤树皮。
桂皮为同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等数种樟属植物的树皮。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