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快车.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史快车.doc

文史快车   影像站   两会记忆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此次会议决定将北平恢复北京名称)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此,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圆满完成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使命。   以下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两会的盛况。   为什么很多朝代都有 “文帝”和“武帝”   为何很多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或“文宗、武宗”?这是否与他们的“文治”、“武功”有关系?   “文帝”、“武帝”这些帝号与其谥号有关。谥号是皇帝或某个重要人物死后,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及谥法的规定,给予的一种称号。谥号来自于谥法。按照谥法规定,谥号可以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大类。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这里说的“文”或“武”基本上是表扬。“经纬天地曰文”,“刑民克服曰武”,意思是善于治理天下的可谥为“文”,威强敌德或夸志多穷者曰武。像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都是以善于治理天下而著称的皇帝,所以被谥为“文”,称为“文帝”。像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南朝宋武帝刘裕等,他们一生南征北战,荡平群雄,武功显赫,所以被谥为“武帝”。谥“文”和“武”者,基本上都名副其实。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不缺少比较突出的文治武功的皇帝,所以很多朝代都有“文帝、武帝”。并且凡是帝号是“文”和“武”的,基本上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在所有的文帝中,魏文帝曹丕的文化修养最高,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有《魏文帝集》传世,不愧为名副其实的“文”帝。   古人上班为什么叫“点卯”   “点卯”这个说法与古人的作息时间有关。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古人习惯把一天一夜的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说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人们又用12地支中的每一个名称来命名这12个时辰。比如,上半夜11时至下半夜1时称为子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夜子时。按照地支的顺序,清晨5时到7时正好是卯时。而古时人们是习惯早睡早起的,当时的官员们也有上早朝的习惯。所以早晨五六时的光景,官员们来到衙门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也就是现在的点名。而那时正好是卯时,因此人们也就自然地把点名叫做“点卯”了。   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词汇,如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点名册被称为“卯册”,如果需要签到则叫“画卯”等。慢慢地,各行各业都借鉴了“点卯”的经验,规定早上点名。   中国古代内阁的出现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传承上千年的宰相制,确立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的政体,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政务。然而政务繁重,非皇帝一人所能应付。于是召用下级儒臣随侍内廷,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文书。永乐年间,这种秘书班子衍化为内阁。内阁成员称阁臣,负责批阅奏章、起草诏令,为皇帝提供参考意见,称作“票拟”。皇帝同意后,用朱笔抄正,成为朝廷正式政令,称作“朱批”。   内阁出现之初,阁臣虽然官位不同,但无高低之分、首次之别。至天顺、成化年间,遂有首次之别。首辅居阁臣之首,在其下有次辅等阁臣,两者权势迥然不同。由于首辅深受皇帝宠信,威权与宰相无异,故而引发次辅等阁臣对首辅位置的争夺。嘉靖年间,严嵩与夏言以及其后的徐阶与严嵩的“内阁之争”,最为激烈。前者以柔克刚,后者以柔制柔,无不反映封建社会政治环境导致人格裂变。首辅的权力高度依赖于皇帝的宠信。对他们而言,人品或政声如何,姑且不论,权力本身构成他们的原罪。   “贰臣”是什么“臣”   “贰臣”究竟该是什么“臣”?《现代汉语辞典》这样解释:“贰”意为“变节、背叛”;“贰臣”就是“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所以,要想成为“贰臣”,至少要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个“臣”要身处王朝易代之际,因为各种政治原因先后服务于不同的王朝。   说到“贰臣”一词,就不得不想起清朝的《贰臣传》。乾隆时期,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乾隆皇帝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   《贰臣传》分甲乙两编,附录于《清史列传》卷78、79两卷中,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120余人。乾隆以忠君为标准,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使“贰臣”成为一个典型的政治术语。乾隆指出,这些“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乾隆为了自家统治,把这些曾经投靠满族统治者的汉臣称为“贰臣”,的确有“过河拆桥”的嫌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