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腔动物门[精选]
第七章 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 原腔动物——进化地位 包括5个纲的动物; 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不甚清楚, 但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假体腔(Pseudocoelomata)——假体腔动物; 胚胎发育中囊胚腔遗留到成体形成的 ——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 ——即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 而肠壁的形成没有中胚层的参与,仍然由内胚层形成的。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原腔动物——生物学特征 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 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出现完全消化道(口、肛门),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体表有一层角质层 假体腔的意义: 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排泄系统仍是原肾形,没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比扁形动物集中 原腔动物的分类 原腔动物约18000余种 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潮湿地土壤中,很多种类寄生在动物、植物体内 划分为7个门: 线虫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腹毛动物门 轮形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第一节 线虫门(Nematoda) 约15000种 为假体腔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全部种类不少于50万种 ——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2nd门类 分布于海洋、淡水、土壤中,个体数量巨大 线虫孵化后,除生殖细胞外,体细胞就不再分裂了——线虫的细胞数目是恒定的 常见种类 人鞭虫 十二指肠钩虫 蛲虫 人蛔虫 血丝虫 原腔动物——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约500种 体长2mm-1m,多数10cm、1cm; 体前端具吻,吻上有刺钩 成虫和幼虫均内寄生 幼虫——昆虫、甲壳动物,成虫——脊椎动物消化道 常见种类:猪巨吻棘头虫 原腔动物——动吻动物门 约100种 生活于海底部泥沙中:潮间带-6000m深海 1m,13个节带,无纤毛 我国在东海大陆架及沿海发现有10余种 如烟台、大连、青岛沿海产的棘皮虫、动吻虫 原腔动物——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约150种,体长 5mm; 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几种为淡水生活: 一般固着在浅海底部岩石或动物外壳上,很小的单体或群体。 以前曾与外肛动物(Ectoprota)一起称为苔藓动物门(Bryozoa): 内肛动物——假体腔动物,外肛动物——真体腔动物。 内肛动物体分萼部(calyces)、柄部(handle)和基部, 萼部前方有触手冠(lophophore,又称总担),肛门开口于触手冠之内,故名。 我国记录:巴伦支海虫(Barentsia)。 小结 假体腔动物是一类相互之间亲缘关系不明确,外部形态差异很大,但都是具有3 个胚层,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假体腔结构的动物 有假体腔 卵裂均为螺旋卵裂 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有完整的消化道 排泄系统为原肾型 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轮形动物-类群 第三节 腹毛动物门 1.体圆筒形,被角质膜,背面有刚毛、鳞片等。腹面平,具若干纵行或横排纤毛,故名。 2.体壁:上皮为合胞体,纵肌成束;原体腔。 3.消化管完整,体末分两叉。 4.排泄器官为原肾管。 5.雌雄同体,直接发育。个别种类精巢退化,营孤雌生殖。 棘头动物 动吻虫(Echinoderes) 内肛动物-类群 人类在线虫动物上取得的突破性研究 线虫研究与2002年诺贝尔奖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线虫细胞数量不多,功能也不复杂,而且它身体透明,便于用显微镜观测。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 1998年人类完成第一个多细胞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 * ?????????????????????????????????????? ??????????????? 线虫-神经系统 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角质膜 由上皮分泌形成 结构:皮层,中层(基质)和基层(斜行纤维) 蜕皮:脱去旧的角质膜,长出新的角质膜。 2. 原体腔 皮肌囊:线虫动物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 上皮:结构为合胞体,即细胞界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