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把红旗渠精神立在太行之巅.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州:把红旗渠精神立在太行之巅.doc

林州:把红旗渠精神立在太行之巅   驱车从郑州出发,一路向北,三个小时后,我们便由红旗渠大道进入了林州市区。   这天,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淅淅沥沥。   透过车窗远眺,目之所及,太行山的余脉在一片氤氲之中隐隐显现。这座曾经让林州人民饱受贫困与缺水之苦的大山,依旧巍峨直立着,依旧静默环绕着小城。   而雨中的小城却焕发着新鲜活力:宽阔平坦的红旗渠大道昭示着林州人“引进来,走出去”的气魄;路旁色彩艳丽、设计精美的楼房展示着林州人的建筑技艺;无论是路灯上的宣传条幅,还是商店的LED屏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标语随处可见……   两大奇迹之一――林县红旗渠   林州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建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林县。1994年元月,撤林县设林州。   自古以来,林州深居太行山东麓,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大小山峰绵连环接,是远近闻名的干旱重灾区。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因为水源奇缺,林州灾害年年有,十年九不收,当地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终年过着“早上糠,中午汤,晚上稀饭照月亮”的贫苦生活。   水,是林州人生生世世的想,年年岁岁的盼。   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困境,林州人民誓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山凿洞,将邻省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州来。浊漳河是古籍《山海经》上赫赫有名的河流,传说中衔西山之木石而誓填东海的精卫鸟,就是在这里飞出的。   那是1960年,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带领群众一头扎进茫茫太行山,舍生忘死,苦干十年,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硬是在太行山腰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从此,山的地图上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   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   自1969年红旗渠竣工至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经过反复锤炼、丰富发展,越来越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林州人的“红旗渠脾气”   林州的市歌,写的是小推车――当年修红旗渠,小推车是最重要的运输工具。歌词这样写道:“山里人生性犟,后边来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车,停下休息时,走在后面的一定要把车放到前边才停下来,就为了不居人后。   这是一首林州人都会唱的歌,是一首令在他乡的林州人都感到骄傲的歌。   唱到那个“犟”字,林州人都心领神会:没有这点犟劲儿,敢在太行山上动土?   林州人脾气犟,就像太行山上的那枝“虎口椿”,挤在虎口般的岩石间,有一点薄土,就倔强地吐出一簇新绿。   林州人的脾气又叫“红旗渠脾气”,特点有三:干得苦、看得远、想得大。   李广元,林州的钢铁大王,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红旗渠脾气”的人。   一辈子没有离开钢铁,李广元把他的事业变成了最简单的口头禅――干事。李广元喜欢干事,他喜欢在钢铁中干事。   26岁时,他干的事是接过了铁匠铺,那是个专门打造红旗渠所用工具的小铺面。少年的李广元就是在这里,目送着父辈们的背影走向红旗渠的。   但是,不甘于一辈子在铁匠铺打铁的李广元有一天提出要搞汽车配件。   村委会上举座哗然。   李广元不慌不忙:“我领着干。成了,是咱村儿的;砸了,是我的。”   现在,汽车配件已是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产业大部分起源于李广元当年不起眼的小小铁匠铺。   李广元终于干成了事,把一膛打铁的小火炉,变成了产钢的高炉。2001年,曾经的铁匠铺开始发展钢铁产业,进而进军特钢及无缝钢管。目前,正在建设50万吨油井管项目。李广元成为林州最大的利税大户,一年纳税过亿。   他说,人不能只为钱活着,我生在太行山,长在太行山,红旗渠的精神已经长在我的骨子里。   林州新梦:打造“富太行”“美太行”   千百年前的鲁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劈开大山的封锁,沟通山内外的世界。于是,他挥舞巨斧,在太行山上劈开了一个“鲁班豁”; “鲁班豁”下的林州人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突破山与命运的桎梏,走出山门,迎回春风,把山里的家园建设得比山外更美好,让山里人比山外人活得更精彩。   上世纪6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改变了林县人畜饮水难的生存困境;   上世纪80年代,十万大军出太行,大力发展建筑劳务,解决了林县人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建筑大军用挣回来的钱扶持家乡企业发展,建设美丽和谐新林州。   今日的林州,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其中城区人口25万,城镇化率达44.5%,在河南省108个县市综合实力排行中进入了前8强。   当地市民告诉记者,现在林州南边的人多以建筑务工为生,组成声势浩大、享誉全国的“林州建筑队”;北边的人则到工厂谋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