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漫谈孙思邈的养生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孙思邈的养生学.doc

漫谈孙思邈的养生学   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药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或公元541—682)不仅崇尚老庄,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而且兼通儒学与佛典。研究者多认为他以道融儒、释,顺应了唐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这从他的《千金方》中可以看出。不过,他终究是从孔、孟之道开始发蒙起家而出入道、佛的。他之所以成果辉煌,且还活到100岁以上,其间儒家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应该是一个重要支撑点。他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里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谓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在这里,孙思邈提出了作为医生必须恪守的起码道德准则,为后世医家所普遍遵循。而他自己则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所以1300多年过去了,还为人们所景仰,成为一位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慈悲、智慧、大行、光明的一生,包括上面所引《大医精诚》里的那段“人格宣言”,兼容了儒、释、道三家人格思想的优秀成分,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社会、为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情怀;倘仅从儒家角度去看,则展示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象传》释《乾》卦)的奋发图强、勇猛精进的精神风采。   儒家学说本不以养生—长寿为专务,可是发展到唐代,它的某些积极部分,如“浩然正气”“自强不息”等,却被作为道士兼医家的孙思邈以儒、释、道三教杂糅的方法圆融进独具魅力的孙氏养生学。孙思邈同传统儒家一样,也将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的修养看成是第一位的东西。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里说:   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在孙思邈看来,倘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首先要心地端正,德行纯正,摒弃一切名利观念,方可有所作为。他引《史记》说“病有六不治”,将“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列入前二“不治”。(《千金要方·诊候》)这也是他之所以要在《千金要方》开篇即列“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二篇的道理。在“德行”这一点上,无论行医者还是养性者,皆当首具必备。在此基础上,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等篇里提出“十要”“十二少”并忌“十二多”等养性摄生之法。   所谓“十要”是:“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所谓十二少是:“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他还明确指出“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   所谓忌“十二多”,是与提倡“十二少”相对应的,其称“十二多”为“丧生之本”。这就是:“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孙思邈是积极提倡“抑情养性”的,要求不能“驰骋六情”,“追名逐利”,认为这是百病之源。他提出的“十二少”和“十二多”法则,总起来叫“屏外缘”或叫“自慎”;说养生之道,应以自慎为首。这都是谈的精神养静和形体养静。但是,他也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看来,他是提倡动静相兼或动静相宜论的。因此,他把“动”与“静”的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贯穿于自己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的系统之中,指出适度运动的必要性,而且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注意节度,不可随心所欲。他在《道林养性》里继续写道: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小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皆损寿命。莫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   这些话可谓金玉良言,至今还为世人所遵循不移。   孙思邈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自然现象里体悟出“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为此还向人们推荐《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等练功方法,以舒筋活脉,驱邪除瘀,养气补神,强健体魄。   相传孙思邈著有《孙真人枕上记》、《孙真人养生铭》(又作《孙真人铭》)以及《长寿歌》等,均为养生歌诀。其《养生铭》唱道:   怒其偏伤风,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被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晨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