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特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特点.doc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特点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改革的背景: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社会的变革也反映在服饰上。礼制的清规戒律被打破,深衣流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革命,对后世服饰产生深远影响;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佩饰,革带、玉勾、玉佩的改革做了简介。   【关键词】 春秋战国;深衣;胡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即位,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华服饰文化变革的第一个浪潮。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和手工业快速发展,使服装材料得以发展,纺织材料、染料的流通领域得以扩大,齐鲁一带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我国丝绸生产的中心地区,齐国获得“冠带衣履天下”的美称。第二,服装色彩观念改变,稳重、华贵的紫色,被视为权贵和富贵的象征,取代朱色成为正色。第三,服装配套结构产生变革,一方面,社会上层人物的服装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仍然是宽衣大袖的服装;另一方面,军人和普通劳动者的服装则废除传统的上衣下裳,下身单着裤而不加裳。这一变革要归功于战国的赵武灵王,他对我国后世服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的服饰观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大批的有才之士,在思想、政治、科技、文学等领域造颇深。他们各自坚持本学派的理论见解,百家争鸣,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杂家等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服饰审美。儒家提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强调真正的君子要达到质文兼备,内部质素和外在文饰相统一。道家主张“被褐怀玉”,强调真正的君子虽然身穿粗布衣服但品质高尚,有真才实学。墨家主张“节用”,强调服装不必过分豪华,只要能满足人的日常温饱所需即可,提倡节俭。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特点   深衣是西周以来传统的贵族常服,平民之礼服。至春秋战国时期,深衣的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在民间广泛流行。深衣的特点是上衣与下边的裙裳连成一体,形如连衣裙,通常为续衽钩边、交领右衽、下摆通直不开契,分曲裾袍和直裾袍两种。为了表达传统的“上衣下裳”观念,服装在裁剪的时候,把上衣与下裙分开,然后在腰围线处缝合起来,表示对祖宗法度的尊重。裙子用6幅布制作,每幅布还会分解为二,共裁成12片,以对应每年的12个月。这12片布是采用斜角对裁,裁片的一头宽、另一头窄。在裙子的右衽用斜裁的布料接出一个斜三角形,穿的时候从前向后绕于腰间,然后用腰带系扎。深衣是君王、文臣、诸侯、武将等都能穿的服装。深衣被赋予了很多儒家理念,如:袖圆似规,领方似矩等,符合规、矩、绳、权、衡五种原理,所以深衣是比朝服仅次一等的重要服装。深衣的用料一般为高档丝织物,纹样绚丽多姿,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胡服骑射”与中国服装史上的第一次服饰变革。胡服是指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装,与中原地区传统的宽博式汉族服装不同,一般为短上衣、长裤子配高筒靴,衣服偏窄瘦,方便活动。商周以来,中国传统的服装样式为上襦、深衣配下裙,或者上襦与下裙配套;下裙通常穿于上襦和深衣的外面。裤是没有裆的开裆裤,只有两个裤管,穿的时候,将两个裤管套在小腿上,也称为胫衣。这种服装的穿着搭配非常繁复,虽然对于体现人的身份地位发挥了一定的功能,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但穿着的时候很麻烦,而且不方便人体运动,特别是不适应山区作战骑射时的强烈运动。战国时期,位于河北的赵国,经常与东胡(今内蒙古南部、热河北部及辽宁一带)、娄烦(今山西西部)两个相邻的民族发生军事冲突。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训练骑兵制敌取胜。而要发展骑兵,就需进行服装改革,具体的做法是学习胡服,吸收东胡族及娄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将传统的套裤改为有裆裤,有裆裤能够保护士兵在骑马的时候,大腿和臀部的皮肤少受摩擦,而且在裤子外边不用穿裙裳,简洁方便,在服装的功能上是极大的改进。赵武灵王进行的服装改革,在中华服饰史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中国服装史上第一次变革,但是,当时的人们受到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不能接受这种穿裤子的服装样式,有身份地位的人仍然是穿宽大的袍子和裙子,只有劳动者和军人才穿短上衣和裤子。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纹样造型夸张,通常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来表现整体划一,严峻狞厉的服饰风貌。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纹样的造型由变形走向写实,艺术格调由静止向活泼生动转变,服饰纹样不受几何骨骼的约束,图案纹样可以超越几何框架的边界灵活处理,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纹样的高度成熟。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饰品   春秋战国时期,首饰和佩饰更加强调造型美,通常选用珍贵的材质加工制作,制作工艺技巧也更加精湛,饰品的种类更加丰富。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因在这种宽丝带上挂钩或装饰佩饰极不方便,所以后来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