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中唐时期国子监复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愈与中唐时期国子监复兴.doc

韩愈与中唐时期国子监复兴   摘 要:唐代国子监曾显赫一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安史乱中被战火波及以致生徒流离,后虽恢复授业却一派颓势。韩愈一生曾四任国子监学官,通过降低国子监准入门槛招收生徒充实国子监,提拔博闻强识者为学官,传播古文思想等多种途径推动了中唐时期国子监的复兴。   关键词:韩愈;国子监;复兴   韩愈作为中唐时期最富盛名的古文家,一生好为人师,善为人师,门下生徒无数。不管是触怒天子谪居潮州时抑或晚年还朝得“大用”于天子时,他都投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教育事业上,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一生四任国子监学官,力挽狂澜于既倒,大力推动国子监改革,扭转了儒学式微学子势弱的局面。   一、中唐时期的国子监概况   唐承隋制,建国子监于长安,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个门类,统称“六学”。其中,国子学和太学分别招收三品以上和五品以上官员子弟,而四门学则招收下层贵族和平民子弟。“龙朔二年正月,东都置国子监丞、主簿、录事各一员,四门助教博士、四门生三百员,四门俊士二百员。”①但其规模较小,人数不及长安国子监的五分之一。   国子监是中央直属学馆,在唐代士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天子自诏曰制举。”②国子监生徒可以经由学馆内部选拔参加科举,也就是说,进入国子监便有很大的机会参加科举,如果考中进士再通过铨选便可以领衔任职,开始仕宦生涯了。进入国子监是学子们进入仕途的第一步。   可是,自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社会动荡国力渐衰,国子监在承受了战乱的巨大破坏后,又得不到精心的维护,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安排仕宦贵族领闲职的地方,元和时期,国子监人数不及开元时三分之一,学风沦丧,砖瓦残破,呈现出一派衰败的景象。   “自至德后,兵革未息,国学生不能廪食,生徒尽散,堂墉颓坏,常借兵健居止。”③常年战祸使国子监馆舍被毁生徒尽散。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国子监内部上至学官下至生徒间的风气也多已败坏。李翱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国子监众学官因同僚容貌不佳而拒绝与之共食,不以学问深浅为高下反以容貌妍媸判亲疏,本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三德三行”的学官尚且如此,学生的行为恐怕更加乖张。宪宗朝国子监祭酒冯伉言:“其艺业不勤,游处非类,樗蒲六博,酗酒喧争,凌慢有司,不修法度……”不勤奋于学习反四处游乐,酗酒吵闹,慢辱师长,“致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④,被视作国之栋梁的国子监门徒堕落至此,着实令人心痛。   二、韩愈与中唐国子监改革   按照《唐六典》记载,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司业两人。国子监祭酒⑤为国子监最高官职,从三品,“当为训范总统学中众事”⑥。国子监祭酒肩负着统领学中诸事的职责,面对国子监的日益没落,多任祭酒纷纷上书当朝统治者,希望可以革除弊端,以复旧貌。“永泰二年七月,国子监祭酒萧昕上言:‘尊儒尚学。以正风教,乃王化之本也。’”⑦《新唐书·郑余庆本传》载,郑曾进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散离,今天下承平,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修两京国子监。”   在这些立志于改革以挽救国子监命运的学官中,最富盛名,改革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当属韩愈。   贞元十九年,时任四门博士的韩愈上书《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希望降低国子监准入门槛,准许品级较低者子弟入学以充实国子监:“今请国子馆并依《六典》,其太学馆,量许龋参官八品以上弟子充;其四门馆,亦量许取无资荫有才业人充;如有资荫,不补学生应举者,请礼部不再收试限;其新补人有冒荫者,请牒送法司科罪。缘今年举期已近,伏请去上都五百里内,特许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任乡贡,至来年春,一时收补。”国子学仍按旧制收三品及其以上官员子弟,而太学则由原来的收五品及其以上官员子弟降为收八品以上子弟,四门馆更是允许没有资荫者子弟入学。一方面,这些人的到来充实了国子监生徒数量,扭转了国子监生徒流失的窘况;另一方面他们急切地需要通过科举来摆脱原本贫寒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变国子监中原有的贵族子弟游手好闲,慢辱贤者的风气,对于肃正学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受到社会上“耻为人师”的风气的影响,国子监学官或不肯为人师传授知识,或不具备知识以传授学生,元和十五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韩愈再次上书《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抨击吏部选学官多按资历不考察才能,希望“伏请非专诵经传,博涉坟史,及进士五经诸色登科人,不以比拟。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行,上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韩愈的这一建议无疑是很中肯的。国子监不同于别的职能部门,学官非鸿儒博才者不可,因此学官的选拔不能以资历论,必须以学识为主。且每任官员新受职位必须接受考核,以证明其才识过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