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docVIP

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 张华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7期 【摘要】泰勒原理作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在西方世界盛行了近30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特别是北美课程领域开始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课程不再只被理解为纷繁杂陈的学校材料,而被视作符号表征。从不同理论视域时课程符号进行理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不同话语之间通过复杂的会话而使课程领域不断走向自主,这预示着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一、引言反思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一直把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发课程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school materials),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从而导致程序主义(proceduralism)倾向。这种倾向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以泰勒原理(Tyler Rationale)为代表。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派纳(W. Pinar)将这种研究取向概括为课程开发范式 (the paradigm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ing),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是一种理解取向的课程研究。这种倾向至少在美国已成为课程研究的显学。派纳将这种研究取向概括为课程理解范式 (the paradigm of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当下的西方课程领域是如何理解课程的?课程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将为21世纪中国课程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 二、课程理论现状素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西方由课程开发范式迈向课程理解范式的最初选择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著名的概念重建运动(reconceptualist movement),主旨在于突破泰勒原理在课程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突破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对课程领域的控制,救治课程研究的反历史(ahistorical)与反理论(atheoretical)的性格。进入80年代以后,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广泛运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哲学社会学思潮对课程进行探究,同时把文学理论、美学、自传或传记理论、神学等领域嫁接到课程领域,由此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课程理解--政治的理解、种族的理解、性别的理解、现象学的理解、后现代的理解(包括后结构主义理解、解构主义理解)、自传或传记性理解、美学的理解、神学的理解、生态学的理解、全球化的理解、等等。课程变成了一种文本,对这种文本不同角度的解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当今的课程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课程开发的程序的论争,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 政治课程理论   政治课程理论(political curriculumtheory)是在早先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之批判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广义的政治课程理论包含早先的批判课程理论),该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政治文本(politicaltext)来理解。 政治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具有政治性(curriculum is political),课程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情境中建构的,把课程隔离其多元的、互动的情境是荒谬可笑的,因为课程…是不同势力竞争的社会产物。如果说70年代之前的课程文献认为学校课程在政治上具有中立性是一常识性假设,那么70年代之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这种假设被彻底摧毁。毫无疑问,是政治课程理论把人们带出了柏拉图洞穴。 政治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包括:阿普尔(M. Apple)、吉鲁(H. Giroux)、古德曼(J.Goodman)、卡尔森(Carlson)、弗雷尔(Freire)、西蒙(Simon)、韦克斯勒(Wexler)、埃尔斯沃思(Ellsworth)、等等。80年代以来,政治课程理论成为西方规模庞大、人员众多、观点纷呈、影响深远的课程理论流派之(二)种族课程理论种族课程理论(racial curriculum theory)与政治课程理论有着内在关联,二者都把社会公正作为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种族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种族文本(racial teXt)来理解。 种族课程理论认为,种族(race)具有自主性,种族概念是理解课程的一个自主概念。种族课程理论的主旨在于揭示课程中的种族歧视及其根源,进而通过课程唤醒人们的种族意识,谋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种族课程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