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2.1空气的成分(共41张)全解
物质 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 氧气、氮气 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 空气、海水 一、物质的分类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一) 水 海水 河水 矿泉水 蒸馏水 泥浆水 自来水 水蒸气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二) 盐水 糖水 铁水 泥浆水 牛奶 豆浆 可乐饮料 步骤1. 提出问题 步骤2. 猜想与假设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空气 呼出的气体 少 多 多 多 少 少 步骤3. 实验与事实 选两位主动的同学用新学习的排水法收集 两瓶呼出的气体 学习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 2.1空气的成分 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教学以学生不熟悉的物质(红磷、氮气等)举例分析,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而科粤版教材是将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质(糖水、牛奶、泥沙、汽水饮料等)来举例分析,加以形象的空气漫画图辅助理解,既降低了概念理论教学的难度,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内容结构安排分析,将人的呼吸作用探究实验从人教版在第一单元课题2用于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到科粤版在第二单元第一章节用于巩固空气成分并复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来看,科粤版内容层次安排得更合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化学第一次接触的具体物质,对其中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现象的描述、推理和归纳等方法的学习和后面其他物质性质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以及呼出和呼入气体成分含量,让学生明白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本节内容还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出发,使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科学实验探究步骤,为本节的两个科学探究实验空气的含量和呼吸作用,以及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鉴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 认识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初步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体会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差异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一种混合气体,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并记住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能准确叙述实验现象。 3.了解混合物以及纯净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药品选择的依据。 2.体会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树立保护空气的环保理念。 教参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1 空气的成分和用途 A 纯净物和混合物,探究呼吸作用,空气污染 课时2 B 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2.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的各种措施 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 空气的成分 e空气污染 保护空气 b空气用途: 氮气和稀有 气体的用途 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a空气成分 操作及 注意事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仿拉瓦锡 实验) 实验原理 现象与结论 仪器与装置 误差分析 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 导致结果偏高的原因 拉瓦锡实 验视频切入 C呼吸作用 物质的鉴别 d混合物和纯净物 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都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过一会同学们都喘不过气来。由此引导学生证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并提问空气有什么作用?空气到底是什么物质?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1 齐读教材P32知识视窗并播放视频,思考下面的问题: 1.拉瓦锡是如何测定空气成分的? (1)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他得到了什么结论? * (3)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在密闭容器中 : 加热Hg—耗O2—钟罩内:压强减小,进液体 拉瓦锡最重要的是定量研究的思想! 烧红磷 瓶内: 水 V进水 仿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V少的氧气====V进的液体 * 1.实验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2.有什么现象?(注意区分烟盒雾的区别) 3.注意事项有哪些(成功关键) 为什么? 4.得出什么结论? 5.表达式 观察演示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 实验改进:用稀的NaOH溶液代替水,既可以充分吸收生成的白烟,也便于学生观察剩余气体,得出氮气的相关性质 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 导致结果偏高的原因: 1.装置气密性不好(瓶塞不紧密) 2.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 3.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1.红磷燃烧前,止水夹没有夹紧 2.没有及时盖住瓶塞 * 发散思维: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常用装置变形 * (1)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周三)情景2绘制平面图形任务1全解.ppt
- (第二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全解.ppt
- 第二章工程建设程序法规分解.ppt
- (示范课程201511)科技创新与创意农业4全解.ppt
- (第八讲)毕业生的户口及档案管理全解.ppt
- (答辩)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全解.ppt
- 第8课《新文化运动》分解.ppt
- (精品)中考英语300经典句涵盖高频词语、短语、句型、考点全解.doc
- (精校版)2016年天津理综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全解.doc
-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2.2《氯碱生产》课件(33页)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2.3《硫酸工业》课件(24页)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3.2《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课件(20页)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3.3《纤维素的化学加工》课件(30页)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4.2《材料组成的优化》课件(37页)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3.4《有机高分子合成》课件(37页)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4.1《材料的加工处理》课件(31页)全解.ppt
- 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分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4.3《复合材料的制造《教学课(17页)全解.ppt
- (苏教版化学选修2)5.1《土壤酸碱性的改良》课件(19页)全解.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