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5单元第11讲考点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5单元第11讲考点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5单元第11讲考点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3)材料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解析] (3)结合材料文字和图中的数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基本原则;明确这一演进趋向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巩固,其重大影响可从政治、民族、经济、文化等多角度简答。 [答案] (3)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重大影响: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列举相应史实,亦可酌情给分) 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 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析] (3)比较材料三、四,可知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联系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进步等知识分析时代背景即可。 [答案] (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5)材料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 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解析] (5)根据材料出处的时间(一般材料的出处都对解题有帮助)可知是“文革”刚结束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第二小问的背景就轻松可知。第三小问,则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法制建设的成就,属于基础再现认知。 [答案] (5)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课 时 作 业 (点此链接) 走向高考 ·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高考总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 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考点二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五单元 基 础 攻 关 1 考 点 探 究 2 归 纳 升 华 3 课 时 作 业 5 真 题 体 验 4 基 础 攻 关 [主干梳理]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__________,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②______、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修正主义 林彪 (2)表现: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②从中央到地方的________风暴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不能实行。 夺权 政治协商 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文革”的教训是必须加强_____________。 (2)措施: 法制建设方针 1978年,中共_______________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平反冤假错案 为____________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加紧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法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刘少奇 (3)成就: ①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________、法律化。 ③为________奠定了重要基础。 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确立与各________“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1984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 宪法 制度化 依法治国 民主党派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概念阐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含义:依法治国,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各方面的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化、法律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或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本质: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目的: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