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3第4单元第34讲考点1三民主义.ppt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3第4单元第34讲考点1三民主义.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3第4单元第34讲考点1三民主义

[史论总结]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1)内容新: ①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材料所述是孙中山晚年的看法,即认识到中国当时需要的不是“为个人争自由”,而是“要用到国家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结合当时20世纪20年代的背景,应该反映的是其反帝的主张,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为目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认为,人类的平等表现在“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天由于各人能力所致的不平等是自然的、正常的。这体现的是孙中山“机会平等”的思想。故应选A项。 [答案] A 归 纳 升 华 1.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区别 民族 主要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民权 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号 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 民生 只空洞地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的生活问题 联系 新三民主义基本继承了旧三民主义所提出的基本纲领,旧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二者并非等同关系。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其灵魂。 真 题 体 验 [解析] 前则材料介绍三民主义,出自革命派创办的《民报》,后则材料主张创办学校,培养变法人才,出自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故A项正确;《天演论》宣传西方进化论,与后则材料培养变法人才无关,故B项错误;前则材料借西方进化论思想,宣传三民主义的合理性,因此不是出自《天演论》,故C项错误;《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与前则材料宣传三民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在这之后,尽管各派军阀混战不休、横征暴敛,但在时代的潮流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题干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应选C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本题以歌谣切入考查对辛亥革命背景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史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信息是“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和“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作者把反清与独立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民族主义的反清排满特色。因为是歌谣,说明影响了普通民众。革命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所以A项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与题干反映的社会背景无关,排除C项;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主流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情况,所以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 B 走向高考 ·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高考总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 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三民主义   第四单元 基 础 攻 关 1 考 点 探 究 2 归 纳 升 华 3 真 题 体 验 4 基 础 攻 关 [主干梳理]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__不断加深,各种救国主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民族危机  革命派  2.提出 (1)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恢复中华  3.内容 名称 纲领 含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__________ 民主共和国  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 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__________的愿望。 ③是______________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