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陀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纤陀螺

1.1国内外光纤陀螺研究现状 1.1.1国外光纤陀螺的研究现状 Pircher和Hepner在1967年提出光纤陀螺,后由美国Utah大学Vali和orthill于1976年经过实验演示,从此光纤陀螺(Fiber optic gyroscope)以其态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引起科技界的瞩目。 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研制光纤陀螺及其系统的单位已经有几十家,精度范围已经覆盖了从战术级到惯性级、精密级的各种应用。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是航空和军事领域光学陀螺产品的最主要研制单位,该公司从1991年开始批量生产光纤陀螺及其系统。其研制的AHZ-800型光纤陀螺(0.5/h)姿态航向基准系统1995年被Dornier 328-100和Dornier 328-110系列飞机认可,目前已交付了上万套光纤陀螺姿态/航向基准系统(AHRS),作为标准配置广泛应用于许多商业的和定期的飞机(包括Embraer145支持客机、Dornier 328支线客机、波音777、Cessna Excel商业喷气飞机和史密斯公司Learjet 45商业喷气飞机)上。Honeywell公司在美国空军的支持下,还研制一种战术武器惯导系统用的光纤陀螺惯性测量单元(IMU),精度为(0.1/h)每月大约生产100套。在可行性论证阶段,Honeywell公司研制的精密级光纤陀螺已经达到偏置稳定性为0.0003/h,角随机游走为0.0001°/h,标度因数稳定性小于1ppm。Honeywell公司的精密级光纤陀螺已经应用在高精度飞船导航、飞船定位和稳定(“哈勃”望远镜)及战略导弹中。 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在2001年兼并了利顿(Litton)工业公司,2002年从Audax集团接收了光纤传感技术公司,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光纤陀螺及其系统产品的生产企业。目前,格鲁曼公司为许多重要的军事应用和商业应用生产光纤陀螺和惯性测量单元,陀螺漂移在1.0/h~0.001/h之间。 美国KVH工业公司的DSP光纤陀螺系列是将KVH公司独家拥有的保偏光纤和光纤元件与集成数字信号处理结合起来,克服了模拟信号处理的限制,本质上消除了温度敏感漂移和旋转误差。KVH公司的DSP光纤陀螺系列,如DSP-3000、DSP-4000和DSP-5000适合用于精度水平较高的军事应用和商业应用。 法国IXSEA公司主要从事光纤陀螺技术的研发,其中大突破是提出“全数字信号处理”的概念,即将数字解调与数字相位斜波结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军用导航级光纤陀螺(0.01/h)投入生产。目前,IXSEA公司已研发出的ASTRIX200系列光纤陀螺测量单元中光纤陀螺精度为0.001/h。 除此之外,国外还有很多从事光纤陀螺及其系统产品的研制的单位。俄罗斯光联公司(Optolink)的光纤陀螺产品已应用于欧洲、亚洲等地的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铁路、通信等领域;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有限公司(JAE)已经完成消偏闭环IFOG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已经研制出零偏稳定性为0.02/h、标度因数稳定性为15ppm的惯性级光纤陀螺;日本日立公司的光纤陀螺商业应用包括了从地下到地面、从车载到机载的系统,其高灵敏度光 纤陀螺的寻北和跟踪精度均小于0.05°。 1.1.2国内光纤陀螺的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对光纤陀螺的技术封锁,国内光纤陀螺的研究起步较晚,集成光学技术和保偏光纤技术相对落后。直到1987年光纤陀螺技术才被列入重点研究计划之列,目前我国光纤陀螺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4-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保偏干涉型光纤陀螺测试精度优于1.0/h,消偏光纤陀螺检测精度约2.0/h,可望走向实用化[7]。尽管其精度较高,并且接近于工程应用,但是抗振性能较差,若在抗振性能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将来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数据,可采用国内研制的光纤陀螺代替国外产品。 清华大学开展了光波导陀螺的研究,把光纤敏感线圈改为光纤敏感环,使双向光束在敏感环中循环传播数次,这样光纤的长度可减少,从而使导航级光纤陀螺的光纤长度由500~l000m减小到200m以下。这一改进可减小光纤敏感线圈在结构和绕制等方面的难度,也可减小绕制给振动特性带来的影响。这种光纤陀螺被称为循环干涉型光纤陀螺。 1996年,航天工业总公司13所成功研制出采用Y分支多功能集成光路、零偏稳定性达0.4/h的全数字闭环保偏光纤陀螺。浙江大学和Honeywell公司几乎同时发现利用消偏可提高精度[8]。 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期从事舰船惯性技术和组合导航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高精度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仪”项目的自行研制已经有10余年,目前已经研制出高等精度的光纤陀螺及其航姿参考系统,该陀螺采用进口的保偏光纤,结构轻巧,是一种单自由度角速率传感器。实际的

文档评论(0)

tt859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