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甲制度》(张海鹏)描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任务之变迁 保甲初兴,本出于变募兵为民兵之动机。而其任务,则有裁兵之善后问题,变为维护社会安宁之作用。殆及衰退之秋,则又变为民兵团练之场合。再变为官府催税课租力役抽绢之工具,再变为贪官污吏侵百姓之法门。等而下之,保甲之精神已失,保甲之为用益穷。宋代保甲之任务,殊仅于此矣。文献通考称:熙宁三年十二月,诏行保甲法每一大保,夜轮五人警盗。凡告捕所获,以赏格从事。同保犯强盗,杀人放火,强奸掠人,传习妖教,造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余事干己 又称:其居停强盗三人,经三日保邻虽不知情,科失觉罪。 是当时保甲之为用,仅在维持乡村治安之一端,具相保相守相望相稽之义,乏相劝相教之旨,此一时也。 自宣仁太后临朝,各路保甲,多弃不举,其任务之变,非特不足以明其防盗之职司,即日乡兵募集征练之法,亦皆弃置,几于复兴之望。故此时保甲之任务,无一可言,此一时也。 绍圣政和两代,保甲之形式,一度复兴,然保甲之实质,已非前昔可比,练武选丁之积极意义既失,御悔屯军之效用亦毁,且节财减兵之原旨,相左相驰。是由修正而及于废弃,终则补偏之术,失其原有之旨趣,此又一时也。 至于靖康年间,钦宗救亡不暇,奚保甲?迨金辽南亲日急,于是召募乡村土豪为队长,又复任其私募邻里亲戚,备充警,以御强寇。市井无赖,充列军旅,既非禁兵,亦非厢兵。不类乡兵,更非保甲。昔以选充,今以召募,昔以教阅,今以啸。保甲之为用全失,毋待再言,此又一时也。 以上为保甲任务变迁之大概,核与宋兵制之改革相关,故通考论宋兵制有云:自元而后,民兵日盛,募兵日衰,其募兵却阙额,则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元祐之,民兵亦衰,崇宁大观以来,蔡京用事,兵弊日滋;至于受逃亡,收配隶,犹恐不足。政和之后,久废补,军士死亡之余,老病者徒废金,少健者又多冗占;阶级既坏,纪律遂亡。靖康之初,召募益急多市井无赖,及操瓢行乞之人。为章蔡者,得不任其咎哉? 然而,民兵之兴,盖有由来。民兵之废,其毁有渐。蔡章之流,固不获辞其咎。究之使保甲不获盛行,以完成民兵体制,与充分表彰其效用者,又岂章蔡绍述之过哉?终北宋之世,保甲任务,未能确立,以底于成,致后世论者,乏确当之准绳,因保甲以病及兵制,因安石以病及保甲,直大言以欺世者也。 第六节宋儒之保伍法及社仓 王安石之保甲法,在当时行之,颇滋物议,尤为儒家所摒斥,夫宋儒之所以力持异议,不惜词贬之者,以新法非王者之治,乃霸者权术耳。实则保甲之为王道,为霸术,于文人倾轧之偏见,固无关也。人类互助,天性使然,邻保团结,民政之始,欲治民教民者,政必从是出,当时学者,虽斥病保甲,然于其制度精神上之效用,则每每师其意而贬其法。我国自来法家儒家,治世制国之道,各异其迹者,于此更足以观之。 (一)程明道之保伍法 宋书称:程明道为晋城令,度城乡之远近,为立保伍,使其力役相劝,患难相扶,孤残疾者,责之亲党,令无失所,出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择其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之有劝有耻,在邑三载,民爱之如父母云云。 此可见保伍之法,贤人君子,亦所必重。使之联络人情,交相劝勉,舍以伍以什,编组训导之外,盖别无他法。特安石用之于军,此则用之于教耳!故程氏于乡民社会之时,特立科条,使其有廉有耻,患难相扶,且拔其秀俊者而教之,皆有别之清,斯乃励之切,而收移风易俗之效,亦遂彰。 (二)范仲淹及张定叟之保伍法 范氏亦行保伍之法,以驱逐奸细,颇著功效。史言:范氏为袁州万载令,善行保伍法。虽有奸细一无所容,每有疑似无行止之人,保伍不敢著,互相传送至县,县验其无他,方令送出境,訖任满无一寇盗。后张定叟知袁州,欲觅其法而不可得,偶有一县吏,略记保甲之大概云:县郭四门外置隅官四人,此最紧要,盖所以防卫而制变者也,一个隅官须各管得十来里方可,若诸乡则置弹之类,而不复置隅官,默寓大小相维之意。其用人子弟,必使竭力料理,非比泛泛,每以旌赏擢拔而激劝之云云。 是知留心济世者,无时不以善政为念。范氏张氏,先后行之,惜不能尽穷其法,而测其妙蕴。惟设隅官以重防卫而制机变,亦即元制设社长之类。乡弹,亦即清制设地方凡捕之所始。奖赏之事明,则弹之用切,匪类自无容身于甲中矣。 (三)朱熹之保甲法与其社仓 朱子于建宁府崇安县,因荒请米,既建社仓,乃立保甲。其法以十家为甲,甲推一首,五十甲推一人通晓者为社首,逃无行,不得入甲。凡得者,又问其愿与不愿,惟愿者开其大小口若干,共登一薄,以便稽查。朱氏此法,虽保甲不为社仓而建,但既建社仓,此法亦断不可少。不然,司事者无人,举报者无人,贤否无由而别,虚实无由而知,贫弱疾苦,皆无从而告,虽欲盗贼不兴,祸乱不作,乌见其可?故谋国富民强者,在所首重,敦伦善俗者,亦不可少废也。朱子学贯人天,岂无所据而妄事干行者哉? 至于社仓之制,齐隋唐代,皆为之,宋仁宗以还,义租貯蓄,凶岁赈给之事,亦时有所闻。倘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