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四课件:第1课《宋词二首》(共54张幻灯片).ppt

鲁人版必修四课件:第1课《宋词二首》(共54张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人版必修四课件:第1课《宋词二首》(共54张幻灯片)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苏 轼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极入世; 道家的超脱出世; 佛家的四大皆空。 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助 读 平 台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背景介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哪几句描绘赤壁之景? 哪几句叙写历史人物? 哪几句抒发自己的情怀? 主问题思考 上阕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那几句写得好?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景物特点:雄奇壮观、气势磅礴。? 描写作用: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起笔开阔,大江汹涌奔腾,使人想起锦绣山河中涌现的千古风流人物。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句子的有哪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1)以美人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2)因被信任而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周瑜形象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风流人物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屡遭不幸 雄姿英发 东吴都督 功名成就 幸福美满 江山在 周郎不在 东坡在 事业不在 时运不济 壮志难酬 (怀古) (伤己) 34岁 47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可联系《赤壁赋》) 感奋感伤的色彩 功业无成的感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