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第1章+绪论2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艺术第1章绪论2讲解

园 林 艺 术 北京圆明园 一、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 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兴期 (一)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实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 (二)形成期 代表:阿房宫、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 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赢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阿房宫 (人民日报2004.11.16第五版) 建章宫苑 建于公元前2世纪,位于陕西西安。 为我国典型的‘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起源。 古书记载: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地,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一池三山’园林手法为后世所仿效,并影响到日本造园。如西湖,颐和园以及日本的诸多庭园。 建章宫苑 建于公元前2世纪,位于陕西西安。 为我国典型的‘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起源。 古书记载: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地,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一池三山’园林手法为后世所仿效,并影响到日本造园。如西湖,颐和园以及日本的诸多庭园。 先秦、两汉园林小结 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与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三)发展、转折期 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发展、转折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园别具一格。 魏晋南北朝园林小结 此时期园林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其特点为: 1.再现自然→表现自然,模仿自然→提炼自然。 2.游赏活动开始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出现。 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 5.建筑与其它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四)成熟期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4)唐宋写意山水园; (5)北宋山水宫苑。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 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 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四百多间。 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 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 唐山水画 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下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收之不尽。这些园林创作反应了唐代自然式别野山居,是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唐宋写意山水园 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流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华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写意山水园 北宋山水宫苑 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面。政和七年,宋徽宗赵佶始筑万岁山,后更名为艮岳,岗连阜属,西延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

文档评论(0)

33ggoup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