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模板(年级)
课 程 教 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课 程 编 号课 程 名 称
大学英语
主 讲 教 师
张晨霞
职 称
讲师
系 (部) 名称
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限选课( ) 专业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总学时/学期学时
342/90
总学分/学期学分
20/6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学时:60 实验(实践)学时:30
授课学生系别/专业班级/人数
物理系/09级物理学本科1班/25人
化学化工系/09级化学本科1班/24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
教材名称
李荫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虞苏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教
学
参
考
书
季佩英,《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虞苏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张成炜,《大学英语语法手册》(全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董亚芬,《大学英语·快速阅读》(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授课教师姓名
张晨霞
授课教师姓名
张晨霞
从事专业
英语教育
从事专业
英语教育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 第 页
授课章节名称
Unit 1 Text A: Writing for Myself
授课
时数
2
教
学
目
的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ext, learning to write a narrative by use of the way of context and selection of details.
教
学
要
求
1. grasp the main idea (the essence of writing is to write what one enjoys writing) and structure of the text (narration in chronological sequence);
2. appreciate the narrative skills demonstrated in the text (selection of details, repetition, coherence);
3. master the key language points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the text;
4. conduct a series of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theme of the unit.
教
学
重
点
Talk with the students about the different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教
学
难
点
Try to make students speak English brave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well.
教学
方法与手段
explanation, presentation, exemplification
作业与
思考题
Prepare the Text, remember words
阅读
书目或参考
资料
季佩英,《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教
学
后
记
二、课时教学内容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II.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ext and Language Study
1. The idea of becoming a writer had come to me off and on since my childhood in Belleville, but it wasnt until my third year in high school that the possibility took hold.Ever since I was a child in Belleville, I had thought of becoming a writer from time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