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语言中的语境(刘洪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文学语言中的语境(刘洪文)

内容摘要 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作为文本而存在,它总是与社会文化形成一种对应的关系。文学语言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文学语言文本与社会文化之间互动、互构,相辅相成。要揭示文学语言文本的文化意义,关键是进入语境,把文学语言文本放到语境中去把握,而语境大体上又可以分为文内语境文外语境时代状况与精神三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只有真正进入到这种语境分析文学语言文本的原本意思、历史美学意义以及深层的文化涵义才能充分地揭示出来。 Abstract In the literature, literary language as text and exists, it is always and social culture to form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Literary language with changes of The Times change, literary language text and social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each other, structure, supplement each other. To reveal literary language text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key is to go into context, the literary language text on a context to grasp, and context in general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ontex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es, and in spirit and three different level, between the three closely related, be short of one cannot. Only truly into the contextual analysis, literary language text originally, history and aesthetic meaning deep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meaning to fully revealed. Literary language text by social culture text, which it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 culture rich text, forming new cultural landscape. Key Words:literary language literature language text social culture text context 浅议文学语言文本中的语境 古今中外,已有许多论著对文学语言问题作了探讨。文学语言是指那些描写能达到生动、形象、具体,饱含情感、气氛浓郁、情调突出、节奏有致、色泽自然、气韵充盈、形神毕现等效果的语言,它并不能脱离于普通语言而存在。文学语言并不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者所说的那样封闭在语言自身中,实际上它是与社会文化同行的。社会文化的变化必然引起文学语言的变化,反过来文学语言的变化又增添了社会文化内容。文学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的改变既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反过来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的改变又为社会文化增添了内容。文学语言必须进入语境,我们才能了解它的历史的美学的意义。 一、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无论中外,文学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迁。 (一)欧洲文学从拉丁文写作到俗语写作的变迁 古代的欧洲,各国多用拉丁文写作,拉丁文相当于中国的文言。14世纪,被恩格斯称赞为“旧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世纪第一位诗人”的但丁首先用意大利北部一个邦的方言写成了着名的《神曲》。《神曲》所使用的俗语,在一百年之后成为意大利的国语而流行起来。最值得一提的是英语的问世。现在流行的英语当时不过是英格兰“中部土话”,但由于乔叟(约公元1343—1400)、威克利夫(1330—1384)用这种土话来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到了莎士比亚和伊丽莎白时代,这种英语随着英国的扩张而流行全世界。 无论是但丁、薄伽丘,还是乔叟、威克利夫,都是倾向于下层的市民阶层的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而坚持用拉丁语的则是上层僧侣和贵族,这足以说明市民阶层的文化影响决定了俗语的流行,特别是在文学写作中的流行。但是,正是俗语成就了意大利和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