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鲁木齐话的“v1底v2”格式及“底”的功能和意义定稿
乌鲁木齐话的“V1底+V2”格式及“底”的功能和意义
王 燕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又松大学中国留学系 韩国 大田
摘要 乌鲁木齐话“ V1底+V2”格式的内部结构有三种句法关系:连动、兼语和述补,这三种句法关系的构成方式在许多方面与普通话相异。“底”在格式中除了充当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的联系标记外,还具有表示多种语法意义的功能。文章通过对“ V1底+V2”格式的描写和分析,揭示了该格式具有内部结构多义性而外部结构单一性的特点;同时说明“底”的多功能性是造成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乌鲁木齐话 V1底+V2 底
引言
“V1底+V2”是乌鲁木齐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格式。其内部结构主要有三种句法关系:连动、兼语和述补①。这三种结构的构成方式在许多方面与普通话相异。其中有一些可以从近代汉语里找到直接的对应形式[1],说明一些词语和句式在近代汉语里的用法今天仍存留在乌鲁木齐话里。格式中V1后面的“底”读作[ti0],它在不同的结构中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本文将对乌鲁木齐话的“V1底+V2”格式进行描写,同时对“底”的功能和意义作一些探讨。
1 连动式
1. 1 “V1底+V2”构成连动式,前后两个动词之间主要有三种意义关系:1)在V1持续的状态下进行V2;2)V2是在V1完成或结束后进行的;3)V1和V2为同一行为动作。下面分述之。
1.2 V2在V1持续的状态下进行, V1本身为可持续性动词,或其动作的结果可产生持续性状态。“底”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着”。如:
(1)眼睛长~出气底呢吗?眼睛长着是出气的吗②?
(2)带鱼用刀子刮~洗去。用刀子刮着洗带鱼。
(3)娃娃趴~睡着咧。孩子趴着睡着了。
(4)走~走~停下咧。走着走着停了下来。
1.3 V1 和V2为先后发生的两个行为动作,V2发生时,V1已经结束。这种用法的V1本身不具有持续性,其结果也不产生持续性状态。“底”表示通过行为动作获得某种结果或行为动作完成实现的状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某些补语成分,如“来、出来、起来、住、好、成、了”等等,与普通话的“着”不对应。但是与近代汉语“V得+(O)”里的表示动作完成、实现或完成实现并有了结果的“得”有很大的一致性[2]。V1底与V2之间或者是方式和目的关系;或者是V1说明与V2相关的情状。V1和V2共一个宾语,通常都前置,但当宾语部分有数量定语时可不前置。V2很少是光杆动词,其后一般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
A (5) 学费也借~交上咧。学费也借来交上了。
(6)机票订~~①在“V1底+V2”格式中,“V1底”后可以有N,如:那段布轧~②本文讨论的“底”在例句中用~表示。例句中不是用~表示的“底”,不是本文讨论的“底”。
找”等动词。也有一些不含“取得”义,如“做”,另外还有“织、烧、宰、倒(水)”等。但无论V1是否含有“取得”义,“底”在这些句子中都表示V1获得了某种结果。就语义关系来看,“V1底”是实现V2的途径、方式、手段或条件,V2是目的。
B (8)白菜洗~腌上咧莫有?白菜洗了腌上了吗?
(9)汤饭一种带汤的面食里把肉多切~搁上些儿。多切点肉放在汤饭里。
(10)干净衣服都叠~①。这说明乌鲁木齐话里由“底”构成的连动式,“V1底P”和V2P的地位不是同等的, “V1底P”从属于V2P。
1.4 与上两类相比,下面这种连动式比较特殊。特点是:前后两个动词表示同一个行为动作,很多情况下V1和V2在句子中的意思完全相同。根据V1和V2的意义关系可分为两类:
A (11)气底把信都撕~扯成碎片片子咧。气得把信撕成了碎片儿。
(12)给我也戳~打件毛衣。也给我打件毛衣。
(13)那妈给她梳~~~~①此处的“底”也不能替换成表示实现或已然义的“咧”。有时是语意上不允许,如可以说“把肉多切底搁上些”,但不能说“把肉多切咧搁上些”;有时换了以后意思与原来有区别,如“白菜洗底腌上咧”与“白菜洗咧腌上咧”,“底”着重于一种情态,“咧”则着重于完成或实现。
关系更加突出和显豁。类似的词语如还有“抽调、冲洗、抄写、抽打、填埋”等。
以上A 、B两式中的“底”有的明显地表示持续义,同1.2中的用法,如(11)~~
2. 1 “底”用于兼语式在乌鲁木齐话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个别情况下它可以与普通话的“着”对应,但多数情况下不对应[3]。 “底”在句子中不是必需的,没有它不会影响句式的结构,也不会影响原句意义的正常表达。如:
(18)莫人逼(~)你这么价做。没人逼〈着〉你这样做。
(19)劝(~)客人多吃上些。劝客人多吃点儿。
(20)学校派(~)人查去咧。学校派人去查了。
(21)谁组织(~)大家讨论底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