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文学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7文学欣

《苏 轼 集》(汤书昆)苏东坡的人生历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史家又称“三苏”。苏东坡在中国古典社会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名士,才情、品行、心境都达到了一流水平,影响广远,堪称千古奇才。1057年,年方22岁的东坡与弟弟苏辙同榜高中进士,一时天下震惊。时任主考官的欧阳修读苏东坡文章后连声感叹:“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可喜!可喜!”(欧阳修《与梅圣愈书》)宋仁宗则十分高兴地对皇后声称: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1061年,东坡又以“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名列特别考试的“上考”,因为整个北宋年间一共只有4人达到这一等级,所以再次天下惊叹,特授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然而,苏东坡走上仕途不久,王安石变法就开始了。东坡对变法有所抵制,因而被排挤到地方上担任官员。宋神宗元丰三年因写诗讥讽新法入狱,几乎被判死刑,关键时刻王安石表态宽容而免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天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已回调朝廷的东坡认为新法有对百姓有益的一面,上书激烈反对,再次被排挤,先后出任杭州、颍州、定州太守。59岁时,新党再次执政,东坡屡屡被贬,一直流放到海南岛琼州那样的天涯海角之地。此时,幼子夭亡,爱妾病死,自己一身伤病,然而东坡依然写诗、喝酒、广交朋友,保持着强健旷达的心态。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东坡得以北归,行至常州时不幸病故。苏东坡留有《东坡全集》百余卷,存诗2700多首,词300多首,以及数量相当可观的书札与散文。苏东坡的个性魅力苏东坡真正称得上是一个罕见的通才,仅以文艺领域来看,东坡是:散文继欧阳修之后的古文运动领袖;宋词“豪放派”的开创人;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代诗歌新风尚;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绘画是中国文人画的奠基人之一。不过非常奇妙的是,中国的民众提起苏东坡时,往往并不是关注于才学,而是着迷于他那极富魅力的个性,因而一提起来就会觉得欣然。林语堂先生是这样描述的: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谜。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不计本身的一切后果。就因为这样,今天的读者才欣赏他的作品,佩服他把心智用在事件过程中,最先也最后保留替自己说话的权利。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庄重,随场合而定,但却永远真挚、诚恳,不自欺欺人。苏东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他在玄学方面是佛教徒,知道生命是另一样东西暂时的表现,是短暂躯壳中所藏的永恒的灵魂,但是他不能接受生命是负担和不幸的理论——不见得。至少他自己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候。他的思想有印度风味,脾气却完全是中国人。——林语堂《苏东坡传·自序》我们确实可以说,读苏东坡的核心在于领会生命之歌与心灵故事的真谛,就像啼听那“春鸟秋虫声”一样,或者如东坡本人的自白:“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人生选择的时代内容中国古典社会从中唐开始逐渐滑入心绪分裂复杂的后期,社会心理和审美情趣都滋生了相当浓厚的厌倦空漠内涵,与鲜明、奋发、目标明确的时代确实有了深层的差异。中晚唐情绪低徊的诗歌、五代与两宋专注于感官享受的词、元代调侃自嘲的曲子,明清痛感因果链错乱的伤心小说,都从文学层面描述了这种社会内层心理。苏东坡之所以成为一千年来知识分子最为喜爱的对象,与他自然、精致、透彻地实践了这种人生选择有直接的关系。苏东坡一生对国家、对民众始终抱有责任心,这从数次上书、对新法的强烈反映立场、为民众造福的多项基础设施建设中表现都很充分。但终其一生,东坡诗文中的人生空漠之感及由此形成的随顺自然、旷达幽默却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仿佛他是一位与世俗有鲜明差别的飘逸人物,那气质是不与凡夫俗子为伍的。苏东坡一生从未退隐或归田,这是因为他的人生空漠并非是对政治污浊的退避,而是潜在的对社会的退避厌倦,他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纷扰的运行产生了意义的怀疑,并因此而企求解脱之道。可是,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难以达到,连和尚都要组成僧侣社会呢!于是,无法解脱而又渴望解脱的无奈就内化为深度的感伤与惆怅,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直接表达上述主题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东坡对人生空漠无以落

文档评论(0)

638922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