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 法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语法的发展 第三十一节 语法发展的一般叙述    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数千年来,从甲骨文到现代普通话,汉语语法变化不大。它靠着数千年维持下来的某些语法特点和以后发展出来的一些特点,以区别其它语言。其语法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序的固定是稳定性的最突出的一种表现。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    (二)汉语虚词也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之”、“于”、“与”、“以”、“而”、“则”、“虽”、“若”、“如”等字,直到今天还在书面语言中使用着;有些在口语里还没有替身。如“三分之一”、“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三)各种方言的语法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语法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它逐渐改进着,改良和改正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它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双音词的发展,是汉语法发展的一大特点。双音词历代都在增长,“五四”以后增长得更快。双音词的发展是对语音简化的一种平衡力量。由于汉语语音系统逐渐简化,同音词逐渐增加,造成信息传达的障碍,双音词增加了,同音词就减少了,语音系统简化造成的损失,在词汇发展中得到了补偿。    (二)时态助词的产生,是汉语语法的一大发展。“了”表完成,“着”表进行,体现了汉语语法的严密化。     (三)处置式的产生,也是汉语语法的一大发展。“把”字句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突出了处置的对象,把处置的行为加以强调,有利于思想的表达。   (四)补语的发展。   (五)量词的发展,名词、代词的词尾的产生,也都表现了汉语语法的严密化。 第三十二节 名词的发展 甲骨文词类发展不平衡,名词最发达,占70%以上,而语气词尚未形成。主要的动物名称有性别标志。    主要发展:甲骨文以来的名词仍然是汉语最发达的词类。到中古,由于系词的运用,名词作谓语范围有所缩小。名词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头、词尾上。    (一)类别。名词类别一直没有多大的增减,都可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地名词四类。    (1)普通名词。它们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如“天、土、山、水、木、禾、人、牛、众、师、男、女”等。    (2)抽象名词。 它们表示抽象的概念。这类词在甲骨文中绝少,西周以后开始萌生,春秋战国时代大量产生,如“仁、义、道、德、礼、信、气”等。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深化。    (3)专有名词。 人名、地名、族名、国名、书名、篇名等都是专有名词。殷商时代的专有名词如“王亥、妇好、羌、大邑商”,西周以后的如“周文王 、左传、 秦、汉、匈奴”等,它们都是某一事物独有的名称。    (4)时地名词。时间名词如“今、昔、时、旦、暮、夜、年、月、日”等,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中、下、内、外、前、后、左、右”等。    (二)功能:可作句子的主、定、宾,还可以作状、谓语。例如:  ①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谓语  ?鲂鱼赪(chēng,浅红色)尾,王室如毁。(《诗·周南·汝坟》)(谓语)    (三)上古汉语名词有形态标志,但不完全,不充分。    (四)A词的兼类普遍;B名、动、形均可作使动词、意动;C.“可、能、自、相、敢”后的形、名词变为动词;名词在“不”“遂”之后,具有动、形的性质。 一.名词词头 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有’,语助也。一字不成词,则加‘有’字以配之。若虞、夏、殷、周皆国名,而曰有虞、有夏、有殷、有周是也。推之他类,亦多有此。故邦曰有邦,家曰有家,室曰有室,庙曰有庙,、居曰有居,方曰有方,夏曰有夏,济曰有济,北曰有北,昊曰有昊,帝曰有帝,王曰有王,司曰有司,正曰有正,僚曰有僚,民曰有民,众曰有众,幼曰有幼,政曰有政,事曰有事,功曰有功,比曰有比,极曰有极,梅曰有梅,的曰有的,三宅曰有三宅,三俊曰有三俊,三事曰有三事。说经者未喻属词之例,往往训为‘有无’之‘有’,失之矣。” 发展概况 (1)先秦时,有的名词带有词头 “有”,此外还有“于”、“句(gōu),秦汉后名外不用了。先秦时已出现了名词词尾“子”。 (2)到了中古,一是系词“是”的广泛运用,名词作谓语的范围缩小;另一方面,名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头词尾上。汉代产生了词头“阿”、“老”,中古时应用范围扩大;六朝以后产生了新词尾“儿”和“头”。    (3)近代产生了名词和代词的词尾“们(每)”。唐代以前,汉语的名词和代词没有数的区别,从唐代开始,名词和代词出现了表复数的词尾。    (一)词头“有”字。(按:有认为动词的,“有苗”,指毛发多,又有认为通“或(国)”,“有夏”即“国夏”。)    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例如: 1、它经常加在国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