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指禅之
今天《三指禅》定脉部位尺寸解
今天讲的内容属于比较基础的,在这里就跟大家一起回顾、学习一下,希望广大脉学初学者、爱好者能从这里开始自己的传统脉学之旅。
希望广大脉学初学者、爱好者能从这里开始自己的传统脉学之旅。
脉诊,到底诊的什么部位呢?
老百姓都知道,去医院看病,一说诊脉,都会伸出手来让医生把脉,这种现在被普遍应用的脉诊法就是寸口诊法。而《三指禅》这本书中也主要是介绍的这种诊法。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原文:晦庵朱子跋郭长阳医书云∶“予尝谓古人之于脉,其察之固非一道矣。然今世通行,惟寸、关、尺之法为最要,且其说具于《难经》之首篇,则亦非凭空结撰也。故郭公此书,备载其悟,而并取丁德用密排三指之法以释之。
丁德用宋·济阳人(今属山东),宋代针灸家,曾与石藏用合绘经穴图。以杨玄操所注《难经》有失大义,览者难明,故为之补正,并就隐奥者绘为图,撰《难经补注》(一名《补注难经》)五卷。对经脉流注、奇经八脉、用针补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著《伤寒慈济集》三卷,惜均已失传。 南宋朱熹跋郭长阳医书说:“我曾经说古人对于脉象,他们所诊的并不只有一,可是当今所通行的脉诊方法,只寸、关、尺之法最为重要,并且这种详细记载在《难经》的首篇,所以这也并不是凭空撰述的。所以郭公此书完全承载了对《难经》的感悟,而且并采取了丁德的“密排三指”之法用来解释。
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夫《难经》蔓乎尚已,至于丁德用之法则,余窃意诊者之指有肥瘠,病者之臂有长短,以是相求,或未为定论也。盖尝考经之所以分尺寸者,皆自关而前却是。则所谓关者,必有一定之处,亦若鱼际,尺泽之可以外见而先识也。
《难经》已经影响到了现在,对于丁德的脉诊之法,我认为,诊者的手指有肥瘦之分,病人的胳膊有长短之分,从这方面来看,或许不能这么下定论。我曾经研究经典所分的寸关尺,全都是自关。那么这个所谓的“关”必有一个定处,或者说像鱼际、尺泽那样可以从外见到并且认识。
然考诸书,皆无的论,惟《千金方》内,以为寸口之处,其骨自高,而关尺由是而却取焉。则其言之先后,位之进退,若与经文相合。独俗间所传《脉诀》,五七韵语,其词浅陋,非叔和本书明甚,乃能直指高骨为关,而分其前后,以为尺寸阴阳之位,似得《难经》本旨。余非精于道者,不能有以正也,姑附于此,以俟明者而折衷焉。”
可是研究了很多说,全都没有明确,只有在《千金方》中,认为寸口这个地方,有一个高起的骨头,而关部尺部依此而定,
按《内经》十八卷,即三坟古书,既未经孔子删定,复未经朱子集注,医喙争鸣,互相排诋,分门别户,莫知适从。独指高骨为关,以定尺寸,得朱子之跋,而脉之部位始得其准。
这部分主要是讲了在朱熹评论之前,关于寸关尺的定位,历代医家之间也有很大的争议,直到他评论之后,定脉于寸关尺才得到统一。
那么这个寸关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到底是有多长呢?
这就是《三指禅》寸关尺解中要讨论的内容了
尺寸解 高骨为关,从关至鱼际得一寸(脉浮九分),而寸以名;从关至尺泽得一尺(脉见一寸),而尺以名。以关为间隔,而尺寸不得混为一家。合寸、关、尺为三部,其解最为直捷,不得曲为分晰。
鱼际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和遍诊法的三部九候名同而实异。
“古人之于脉,其察之固非一道矣”可以看出,古人诊脉并非,脉诊部位在历史上有多种,介绍一下古人的几种诊脉方法:三部九侯诊法;人迎寸口诊法;诊法;
三部九侯法
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侯论》,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素问.三部九候论》 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一绝死生,以除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而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侯,三三合九,所以又称为三部九侯法。
上部天,是指两侧颞动脉,可以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