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肪酶作用原理与应用领域[精选]
脂肪酶的作用原理与应用领域 报告人:阿衣帕热 内容 脂肪酶(lipase)又称甘油酯水解酶,是指分解或合成高级脂肪段和丙三醇形成的甘油三酸酯酯键的酶。 脂肪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只作用于异相系统,即只在油水界面上作用,而且只有在当底物以微粒,小聚合分散状态或呈乳化颗粒时,脂肪酶对底物水解才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脂肪酶基本组成单位仅为氨基酸,通常只有一条多肽链。它的催化活性仅仅决定于它的蛋白质结构。 脂肪酶的结构特点 同源区段:His-x-y-Gly-Z-Ser-W-Gly或Y-Gly-His-Ser-W-Gly(X,Y,W,Z是可变的氨基酸残疾); 活性中心是丝氨酸残疾,正常情况下受1个a-螺旋盖保护。 脂肪酶催化的反应 脂肪酶的来源: 脂肪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植物中含脂肪酸较多的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当油料种子发芽时,脂肪酶能与其他的酶协同发挥作用催化分解油脂类物质生成糖类,提供种子生根发芽所必须的养料和能量; 动物体内含脂肪酶较多的是高等动物的胰脏和脂肪组织,在肠液中含有少量的脂肪酶,在动物体内,各类脂肪酶控制消化,吸收,脂肪重建和蛋白质代谢等过程; 细菌,真菌和酵母中的脂肪酶含量更为丰富。由于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易发生遗传变化,具有动植物更广的作用,且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一般都是分泌性的胞外酶。 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和获得高纯度样品,因此微生物脂肪酶是工业用脂肪酶的重要来源,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脂肪酶:细菌28个属 放线菌4个属 酵母菌10个属 其他真菌23个属 一共65个属的微生物生产脂肪酶 脂肪酶的生产方法 脂肪酶菌株的筛选 筛选路线: 采样→富集培养→初筛→复筛→检测酶活→鉴定菌种→保藏菌种 初筛方法:可淘汰85%-90%不符合要求的微生物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Rhodamine B 平板筛选法 筛选原理:只放在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能与Rhodamine B 的阳离子发生作用,生成黄色的荧光物质,所以用紫外灯的观察,产脂肪酶的菌株周围会出现荧光圈,依据荧光圈的大小进行菌株的筛选。 溴甲酚紫平板筛选法: 筛选原理:溴甲酚紫作为一种显色剂,其PH变色为5.2-6.8,在碱性条件下显紫色,在酸性条件下鲜黄色,只放在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脂肪酸会使培养基的PH降低,产脂肪酶菌株的周围会出现先黄色的透明圈,根据透明圈的有无和大小来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透明圈越大说明产脂肪酶活力越强。 琼脂块培养法: 将分离培养基用灭菌的打孔器制作成许多单个的直径约0.6cm的小琼脂块,排放在干净的培养皿内,将套选的菌株接种在这些小琼脂块上培养,让其充分生长。 然后依次再将长满菌的小琼脂块放到酶活测定板上,28℃培养1-3d,观察各菌落周围油脂水解圈的大小,水解菌越大,酶活越强,将水解圈大的菌株纯化后保存在斜面培养基上。 复筛选方法——摇瓶培养 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收集菌体和上清液,分别测酶活。 酶活的测定: 在给定的时间内,脂肪酶酶活大小与其催化水解生成的脂肪酸的量成正比。脂肪酶酶活的测定方法很所,根据原理不同,其中酸碱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最为常用,常用的分光光度法有铜皂显色法和对硝基苯酯法。 测定脂肪酶酶活常用方法的比较 脂肪酶的特性,结构和催化作用原理 脂肪酶的M 脂肪酶的M因其来源不同而差异很大,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其氨基酸组成数目从270-641不等,其M从29-100kD变化。 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0-60℃之间,最适PH一般为6-10,不同来源的脂肪酶的最适合的温度和最适合的PH差异也比较大。列入一株无花果假丝酵母的脂肪酶最适温度为42℃,最适PH为8.0,一株青霉突变株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10 脂肪酶的界面活化机理 脂肪酶和酯酶都能催化酯的水解,但只有脂肪酶可以催化水不溶性酯的水解。脂肪酶和酯酶的最大差别在于他们与底物的作用形式不同。酯酶的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变现为依赖于底物浓度的正常Michaelis-Menten活性,而脂肪酶则表现出C形曲线, 在底物浓度处于溶解状态下,脂肪酶几乎没有活性,只有当底物浓度逐渐增加到超出其溶解度极限时,才表现出明显增加的活性,这种现象称为“界面活性”。 脂肪酶的类型和生理分布情况 大多数脂肪酶的行动特定位置上的脂至底物(小肠)甘油骨干。列入,人体胰腺酶。只是主要的酶,能分解人体消化系统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