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二) 220年—589年,?共369年 220年—265年,魏,洛阳(5帝46年) 221年—263年,成都(2帝43年) 229年—280年,建业(4帝59年) 265年—316年,晋,洛阳(4帝52年) 316年—420年,晋,建康(11帝104年) 304年—439年,五胡十六国135年 420年—479年,宋,建康(8帝60年) 479年—502年,齐,建康(7帝24年) 502年—557年,梁,建康(8帝56年) 557年—589年,陈,建康(5帝33年) 北魏(17帝171年):北魏(386年—534年)、东魏(邺—550)、西魏(长安—557年) 北齐(邺550年—557年,8帝28年) 北周(长安557年—581年,5帝25年) 建安风骨(196—220) 正始之音(233—264) 太康文学(280—289) 东晋玄言诗 永明体诗(483—493):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主要特征 。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先后有90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宫体诗: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唐代社会的新特点 1、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南朝文学成为隋唐五代文学的主要基础。 2、北方民族汉化程度很深,打破“夷夏之别”。 3、爱好外来文化成为社会的时尚。 4、唐代处于士族社会向非士族社会过渡的时期,门阀在政治上的影响依然存在。 5、科举制度的特点。 6、没有建立单一的思想统治。 7、安史乱后的三大问题: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派之争。 唐代诗歌的重大发展 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2、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 3、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化。 4、艺术形式的完善。 隋及初唐诗歌 隋朝(581—589—618) 唐睿宗景云(710—712) 殷璠《河岳英灵集》:“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618—626)初,微波尚在;贞观(627—649)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713—742)十五年(727)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宫体诗选》(李连庆,海南出版社,96) 美女:萧纲《美女篇》《咏美人观画》 《拟落日窗中坐》《咏内人昼眠》 萧衍《江南弄·龙笛曲》 庾肩吾《咏美人自看画应令》 刘孝绰《咏姬人未肯出》《咏眼》《同萧 长史看妓》 阴铿《侯司空宅咏妓》江总《梅花落》 陈后主叔宝《玉树后庭花》 庾信《梦入内堂》周弘正《看新婚》 梳妆:江洪《咏美人治妆》萧纲《美人晨妆》 刘孝威《和定襄侯八绝初筓一首》 吴均《楚妃曲》何逊《咏照镜》 费昶《咏照镜》朱超《咏镜》 饰物:沈约《领边绣》《脚下履》沈满愿《咏步 摇花》《咏灯》《咏五彩竹火笼》 何逊《摇扇联句》纪少瑜《咏残灯》 王筠《咏蜡烛》徐摛《赋得帘尘》 沈约《咏竹火笼》萧纲《咏灯笼绝句》 歌舞:萧衍《白纻辞》何逊《咏舞妓》 刘潜《和咏舞》《舞就行》 刘遵《应令咏 舞》《咏舞女》 萧纲《咏舞》《赋乐府得大垂手》《咏独 舞》庾信《奉和咏舞》周弘正《咏歌人偏 得日照》江洪《咏歌姬》 游戏:江淹《咏美人春游》何逊《苑中见美人》 庾肩吾《南苑还看人》萧纶《车中见美 人》何逊《照水联句》 萧纲《游人》《和人渡水》《晚景出行》 《遥见美人采荷》陈后主叔宝《舞媚娘》 萧子显《咏苑中游人》沈满愿《映水曲》 萧衍《采菱曲》萧绎《看摘蔷薇》 爱情:萧纶《见姬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