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解析
当代中国流动人口研究
曹新(中共中央党校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迅速发展
从纯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以常驻地是否改变为唯一标志,将流动人口定义为
暂时离开住地而非迁居的各种移动人口。然而,在中国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
过程中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动人口,即是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
力”的作用下,采取直接或间接转移形式,按照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贫
穷地区向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规律不断流动的人口。当代中国的流动人
口与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人口有其共同之处,都是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的“向心式”流动为其最显著的特征的。从流动人口滞留的时间长短来看,可以
把其划分为长期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从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和原因来看,
可以把其分为公务型流动人口、文化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
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和中转型流动人口。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因其自身特点对
中国的经济、社会起着不同的影响。但对中国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和发展市
场经济影响最大的则是长期性的经济型流动人口。这类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业剩
余劳动力,其流动的显著特点是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这是我们研究当代中国流
动人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
从1979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有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农村承包
所有制和产业结构开始解体,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特别是东部、中部人口较
多的地区农业劳动力有很大的剩余。同时,以城市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力量也有了
剩余。这样,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便冲破了城乡隔离的藩篱,从土地分离转移出
来。他们除了在本地从事工副业生产外,有了进了当地的乡镇企业,有的走向外
省市,从事建筑、修补、运输、家庭服务等等工作。而城市的科技人才,也走向
农村,为乡镇企业服务,为施展自己的才干寻找广阔的天地。从而启动了新的历
史时期人口流动的序幕。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流动人口也进入了一个流动特征纷繁变化的重要时
期。自八十年代初以来,中国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日趋活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
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迁移与流动的流向和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延续数百
年的向北方的人口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流动;城镇化进程加速,尤其小城镇得
到迅速发展;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迁移变为向人口稠密地区的集聚性流动,即
由外延扩展型迁移转变为内涵发展型流动;人口流动类型与机制发生变化,计划
迁移的比重下降,自发流动的比重上升;工业和第三产业流动人口占据主导地
位。八十年代是中国人口流动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转型揭开了人口流动与城镇
化发展的新篇章。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又出现了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引
人注目的现象。与八十年代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出现在城乡
之间,而且出现于省区之间。具体来说,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向东部地区的
大、中城市流动,形成了规模性和浪潮式的冲击。
从整体上看,中国流动人口的增长是迅速的。据1982年“三普”调查,全国
657万人,到1990年“四普”时便上升到2135万人,增
2.25倍。1993年12月10日,上海市进行了第五次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调查结
331万,比1988年10月20日第四次调查的193万增加了
138万,年递增率为11.4%[1]。1994年11月10日,北京市也进行了全市流动人口抽
329.5万,接近于户籍人口1062.8万人
1/3,比1980年净增加300万,大约增长1.5倍。[2]据有关部门估计,1995年中
4400万人。这
1984年中国约有农业剩余劳动
9485万人,即接近1亿人,;1994年超过2亿人,到2000年将达3亿人。改革开放
1.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其
8000万左右就是外出谋生的较长期的流动人口。据测算,由于人口增长的作
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再度增加到2亿人,到那时,流动人口很可能再
1倍而达到1.5亿左右。[3]
流动人口大军,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小
康目标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状况
(一)流动人口的流向及其成因
当前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大,分布面较广,但流向比较稳定。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内地到边疆,从汉族聚居区到少数民族自
治地方,到处都有流动人口的足迹。可以说,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凡是有
条件、能赚钱的地方,都有流动人口出现,这些流动人口大多是亲戚朋友介绍,
或当地在外地已有就业门路的民工所带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流向。流向的稳定
性也表现为流出地与流入地具有相对集中性,且大多数是从农村流向大中城市,
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从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招聘2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DB21∕T 3722.7-2025 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 第7部分:高标准农田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docx VIP
- 偏差的公式:相对平均偏差(RAD)相对偏差(RD)标准偏差(SD).docx VIP
- 微创手术器械的检查与保养.pptx VIP
- 附着式抱杆组塔施工方案(外抱杆).doc VIP
- 陕22N1 供暖工程 替代陕09N1.docx
- 3.4.3 护理安全管理(二-1).doc VIP
- 《新方略》高考加油包(冲刺背诵版)(1)(1).docx VIP
- 《GBT1873-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容量法》.pdf
- 人工智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