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提要]
教育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本章分析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之教育的特征,叙述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学习目标]
1、比较与分析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根本特征。
2、基本了解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
3、联系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思考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
教育历史形态 学校教育制度 基础教育使命
第一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五种不同形态的社会,因而也就产生了五种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经过了大约一百多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人类靠劳动维持自身的生存,靠教育传递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以维系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中进行的,主要是由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还只能说是自然形态的教育,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教育寓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物质资料的生产极不发达,生产知识和技能极端贫乏,人们的劳动所得只能勉强维持自身的生存,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产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因而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教育还没有从劳动过程中分化出来,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成人做什么,儿童就跟着学什么,生产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生活方式也就是教育方式,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教育具有全民性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人人参加生产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因而人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那个时期,儿童属于全氏族和部落的,教育儿童是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义务。
(三)教育有性别差异,根源在于分工
由于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有性别分工。一般说来,男性的劳动侧重于狩猎、农耕、放牧,女性的劳动侧重于采集、种植、家务、纺织。为了适应劳动分工的需要,男女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区别。
(四)教育以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内容,形式简单
原始社会,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既没有专门学校,也没有专门教师,没有文字,没有书籍,一切都以口头形式表达,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史称“口耳相传”。教育内容只是简单的狩猎、捕鱼、采集、制造工具、饲养牲畜、种植庄稼、制造陶器、建筑房屋等生产经验以及礼仪、舞蹈、风俗、习惯、宗教等生活经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与原始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也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人员,学校处于萌芽状态。与此同时,旧的特征趋于消失,新的特征正在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向阶级社会的阶级性教育方向转变。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主与奴隶是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在奴隶社会,生产力较之原始社会有较大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知识的积累不断丰富,因而带来了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方式方法的变化。在奴隶社会,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特征。
(一)学校教育从社会母体中分化出来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逐步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一部分人脱离生产过程专门从事管理生产和创造文化科学知识。这就为国家和文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文字产生以后,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不仅为学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学校的产生提出了要求。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教育最终从其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学校的产生,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杠杆。
(二)教育有了阶级性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仅占有着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奴隶。奴隶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自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教育被奴隶主所独占,成为他们培养本阶级接班人的场所。奴隶主通过学校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真题 .pdf VIP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GB∕T 39758-2021 无障碍设计 盲文在标志、设备和器具上的应用.pdf
- 2025海南琼海市菜篮子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第1号)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法哲学原理第二讲导论-公开课件.ppt VIP
- 法哲学原理课件.pptx
-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VIP
- 广告语言的语用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