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高速列车制动(七章)答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载列车制动 重载列车实际上是扩编列车,它的速度并不高, 但编组车辆数很多,列车很长,有的还是两个列车 合在一起的组合列车。 对于空气制动机,在施行制动或缓解时所产生的 空气波(列车管减压波或增压波)有一个沿列车管由前 向后扩散或传播的过程;列车越长,其前后部开始制 动或缓解的时间差就越大。这种 “沿列车长度的制动 或缓解作用的不同时性“是列车制动或缓解时发生强 烈纵向冲动的主要原因。对于重载(扩编)列车,这个 问题尤其突出。 由于上述原因,在列车制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各个机 车车辆具有不同的单位制动力。如果没有车钩的连接,各个 机车车辆都要按各自的减速度运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 机车车辆之间全部是刚性连接(车钩与车钩间没有自由间隙, 也没有缓冲装置),则上述不同的单位制动力只能导致各个连 接件中产生内应力,而不会引起各个机车车辆之间纵向冲动。 但是,为了使列车各机车车辆之间上下左有都具有一定的可 折曲性,以适应坡道起伏和通过曲线的需要,车钩与车钩之 间都有一定的自由间隙(每对车钩约为4omm),所以,如果列 车施行制动时是在拉伸状态,则制动之初首先要消除这些自 由间隙,这就必然会产生强烈的纵向冲动,或者说,发生强 烈的纵向动力作用。 根据前苏联勃·勒·卡洛瓦茨基和沃·莫·卡赞林诺夫的理论 研究,列车制动时的纵向冲击力(最大静压缩力和最大动压 缩力的总和)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 A—反映施行制动时的车钩状态和制动缸充气特性的系数, 制动时车钩在压缩状态下A≈0.42,在拉伸状态、制动 缸变速充气时A=0.75(无变速则为1.5); K—一辆车的闸瓦压力总和; l—一辆车的长度; n—列车编组辆数; t—一辆车的充气时间。 1)列车制动时的纵向冲击力或总压缩力R都与制动 波速和制动缸充气时间成反比。 2)与编组辆数n的平方及一辆车的长度l成正比。 3)与制动(K·?k)成正比。 4)列车在拉伸状态下制动,比压缩状态下大得多。 除了纵向冲击外,重载列车由于编组辆数特别多,副 风缸也特别多,列车管也特别长,列车管总容积很大,从而 带来下来问题: (1) 初充风时间特别长; (2) 列车管减压和增压速度都很低; (3) 列车管的减压和增压速度沿管长方向的“衰减”都较严重。 所以,重载列车制动装置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有很高的制动波速和较高的缓解波速。为此必须加强和 改进每辆车的局部减压性能,增添局部增压性能,这样沿 列车管方向的衰减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2)在大力提高制动波速的同时,采用制动缸先快后慢的变速 充气方法,科学地延长制动缸充气时间,以达到大大减轻 制动冲击、又不延长制动距离的目的。 3)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闸瓦,同时改用较小的制动缸和副风缸。 4)采用性能良好的空重车调整装置。 5)列车管内壁和各个连接管器要具有较小的流动阻抗。 6)要有密封式制动缸和良好的“压力保持”性能。 近几年来,北美和南非重载铁路的20000t~ 40000t列车开始采用微机控制的直通电控空气 制动系统(简称ECP)。该系统克服了自动空气 制动(包括自动电空制动)系统的不足,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 什么是ECP ECP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在整列车上安装1根双股(直径为8 mm)电缆纵贯机车和车辆。 利用该电缆,可将机车上的230 VDC电源传到车辆,还可通过电 源线上的收发器,在机车和车辆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交换。通过 电缆,制动指令以数据的形式从牵引机车传出,同时作用在每 辆车上。利用传统的副风缸和制动缸,空气仍然是制动作用的 “力量来源”,当处于ECP制动模式时,制动管成为总风管,且不 同于传统的空气制动系统,不再通过减压产生制动指令信号,从 而保持了ECP的阶段缓解能力,使列车操作和速度控制更为灵活。 开行万吨级重载列车主要问题 ECP与传统空气制动系统主要区别 本务机车发出制动信息,给车辆控制单元(CCD),将副风缸空气直通制动缸或制动缸直接排空气,实现制动、缓解。 空气只作制动动力,不作传布命令介质 列车管持续充风给副风缸、列车管制动不排风 同步实现制动与缓解 列车分离或软管断开,能作出正确响应,故障导向安全 ECP使用现状 1995年 开始研制(美国) 1997年 开始装车试验(美、加) 1999年 美国AAR制订ECP规范S-4200 2002年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在重载单元列车上批量推广,装车已达数万辆。基本上采用与既有制动机共用方式、既有制动机体备用。 ECP在南非重载铁路应用: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