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精选]

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 越南这个近邻几十年来与我国关系一直别别扭扭,两国间除了现实的领土争端,鲜为人知的还有与中国复杂的历史纠葛。澎湃新闻2月29日发表署名郭晔旻的文章《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针对越南自称“中华”的历史渊源给出了详尽的史料和分析。全文如下: 2010年的时候,越南庆祝迁都河内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结果这部电视剧在最后时刻被越南当局禁播,理由是太过“中国化”。这实在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借口,因为在李公蕴(越南李朝的建立者)的那个时代,越南统治者大概只会是“华”化犹嫌不足,而不会急急与“中国”划清界限的。 边徼变成邻国 现代越南的主体民族自称“京族(Kinh)”,意即住在京畿里的人,但越南北部少数民族传统上都称呼京族为“交(Keo)人”,这个名称来自历史上的“交趾(阯)”。最初的“交趾”指的是南岭以南。在秦末动乱中,河北正定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持续将近一个世纪的南越国。 越南人对“南越”的心态非常矛盾,在封建时代,南越被看做越南“自己”的政权,就连阮福映向嘉庆皇帝求取国号时最初要的也是“南越”。但赵佗终究是“北人”,于是越南的历史被追溯到了更为久远的时代,“雄王,貉龙之子,泾阳之孙,定都曰文郎,相传十八世皆称雄王”。到了现代越南的历史教科书里,雄王已经成为越南的历史始祖,而赵佗和他的南越国,则成了阴险的北方侵略者。 南越文帝行玺金印 这样的变化,一如朝鲜半岛上尊檀君而弃箕子,自然更多出于民族主义考量而非真实的历史。公元前111年,汉军三路起兵,灭亡南越,在其故地设置7郡,其中的交趾(治在龙编,今河内东北)、九真(治在胥浦,今清化)、日南(治在西卷,今广治)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内。 “交趾”首次成为中原政权正式行政区名标志着越南的历史也进入“郡县时期”(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9年,越南称“北属时期”)。中原文化在这一时期源源输入越南,越南封建时代的正史《大越史记全书》坦率地承认,“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中的“士王”即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交州太守、祖籍山东的士燮。 但与汉文化在越南牢固扎根的局面不同,中原政权对交趾三郡的统治始终未能巩固。中原王朝派遣到那里的官吏,多是带罪的贬官,良莠不齐。如士燮之属,实在是凤毛麟角。于是,交趾地区豪族叛乱接二连三地发生,由东汉名将马援平定的“二征起义”和梁朝大将陈霸先(日后陈朝建立者)镇压的李贲起义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两次。到了唐代,交趾被改置“安南都护府”,虽然所辖仍是郡县,但“都护府”的名称暗示已异于内地。 伏波将军马援 9世纪中期,南诏(在今云南)两次出兵侵占交州,“交趾湮没十年……人不聊生”。为防御南诏而调去的驻军哗变引发的庞勋起义最后被证明是倾覆大唐帝国的导火索,而越南本土意识也从对大唐帝国的失望中萌发。 唐宣宗时,已有人做《刺安南事诗》:“南方不择吏,致我交趾覆;联绵三四年,致我交趾辱。”唐末中州板荡,对安南的控制已是鞭长莫及,地方豪族趁机兴起,939年,吴权在白藤江之战击败了南汉军队。 虽然吴权死后安南又陷于四分五裂,但丁部领终于能够在968年翦平“十二使君”,建立丁朝(968─980年),国号“大瞿越国”(后改“大越国”,“瞿”亦作“大”解,系汉语与本族语同义叠置。大韩民国的“韩”亦“大”之义与之类似),是为越南自主政权的开始。随后,宋朝承认安南为“列藩”,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至1174年,南宋朝廷正式册封“安南国王”,连名义上的郡县地位也放弃了,边徼遂变成了邻国。 南北朝的心态 以边藩自立的大越国尽管远离中原王朝统治的中心,却全方位模仿和移植了中国文化、经济、政治制度。李朝(1010-1225年)的官制分文武两班,各九品,地方有知府、判府、知州,中央还有太师、太傅、太尉、太保的重职。李朝建立之初就修文庙以供奉孔子和周公,师法唐宋的科举制度;文章皆用汉字,汉音亦渗入越语而形成反映唐代中叶以后汉语音的汉越音,以至于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汉越音念法,用汉越音诵读佛经的传统一直保持在当代越南僧侣之中。 与中原别无二致的河内文庙 在“大越”的统治者看来,自己与中国(“北朝”)是同属于“华夏”的大小国,并没有从属关系。《大越史记全书》开宗明义,“大越居五岭之南,乃天限南北也。其始祖出于神农氏之后,乃天启真主也。所以能与北朝各帝一方焉”。 曾率兵入侵广西、屠城邕州(今南宁)并与宋军交战的李朝大将李常杰(1018-1105年)曾作过在越南非常有名的一首诗,内有“南国山河南帝居”之句,战后越方在归还宋朝的俘虏时,在20岁以上的俘虏身上都刺有“投南朝”字样。此时的越南已有自己的正式国号“大越”,但无论是李常杰的诗句还是俘虏的刺字都不用“大越”自称,而以类似中国古代的南朝、北朝看待两国关系,实质也隐含着双方平等并立,但同属于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