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这几年白酒价格长成这样,很大原因是面子
这几年白酒价格长成这样,很大原因是面子 2012这年白酒行业可谓是波折不断,从塑化剂事件到中央的敬酒令,白酒一度走入了低谷,为了制止颓势,白酒企业试图以控制最低零售价的方式避免品牌“跌份儿”,此举被价格监管部门一把掐住:1月15日,茅台公告显示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部门介入调查,茅台取消限价措施,撤销上述对经销商的处罚,并退还相关保证金。 就在2012年夏天,很多白酒企业还陆续推出霸气十足的“千亿计划”。然而韶光易逝,移步换景,“如何过冬”问题已经摆在眼前。叫停“限价令”的动作背后,有太多可以说道的故事。 降价就是“跌份儿” 市场的变化早早超过了“规划”。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长8%;可刚到2011年,也就是“十二五”的第二年,白酒产量就达1025.6万千升,同比增长30.70%。 人们的胃口也跟不上企业的“胃口”。数据显示,和2011年的产量相比,消费量远远落后。但是酒企在2012年仍高歌猛进,在资本市场日进斗金式的增长中,很多大酒企提出了“千亿计划”,中型酒企则提出“百亿计划”。 “酒企的扩张计划给经销商的压力太大,有些都要崩溃了。”一位白酒业内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很多酒厂为了冲业绩,压着货款,让经销商先屯货。还有的酒企干脆“做出”亮丽的业绩,靠在资本市场倒腾获得收益,“卖的是酒,赚的是股票”——那些卖不动的酒,自然也都压在经销商那里。 2012年12月,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白酒中的塑化剂问题时,多名分析人士曾称,塑化剂对行业的影响不会很大,春节的到来会提升白酒业的士气。不久,中央军委和一些地方政府发出“禁酒令”,白酒业集体迎来新一轮资本市场大降温。 有“实在绷不住”的经销商们开始降价售酒,盘活资金,这让酒企烦恼。业内人士表示,酒企的销售讲究“气势”,降价就是“跌份儿”,对酒厂的品牌是一个打击。 和两年前相反,市场由热变冷。
勒不住的白酒价格 2011年1月1日,茅台公司宣布对旗下产品出厂价提高20%,随后其他白酒品牌一路跟涨。市场的变化引起了政府部门重视。当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紧急约谈国内两大酒业协会以及相关酒企,要求酒企维稳酒价。 当时,各酒企表示坚决拥护政府的“限涨令”。 但到2011年9月前后,白酒涨声再起。9月下旬,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透露,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经贸司、价监局已经共同召开过白酒价格座谈会,要求控制涨价。两大酒业协会和茅台、五粮液等企业均被要求参会。 在价格监管部门的这道“明令”之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提出了义正词严的倡议:酒企不应“凭借垄断地位随意涨价、谋取暴利”。不过,和上次一样,这轮“限涨令”也没能勒住价格上涨。 酒价的高企带来了白酒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荣光。2011年,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46.67亿元,同比增长40.25%;实现利润总额571.59亿元,同比增长51.91%。在同期上证指数下挫近10%的情况下,白酒类股票涨幅约20%。 然而,产能过剩的阴云正在积聚。 经销商的举动被称为“低价串货”。茅台公司发声称,“一定要沉着,一定要挺住,谁低就取缔谁,毫不含糊!”“守住价格底线。”“零售价不能低于1519元,团购价不能低于1400元”。此后该企业流出的文件显示,“低价串货”的经销商被处以不同程度的惩罚,如暂停执行茅台酒合同计划、扣减20%保证金、得到黄牌警告等。 为了维持市场的秩序,很多的品牌都严格的控制市场,五粮液公司营销督查处理通报(督字001号)称:“极个别的五粮液品牌运营商和五粮液专卖店我行我素、不按规则、不顾大局、不识大体,低价、跨区、跨渠道违规销售五粮液,给公司和整个市场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因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价格泡沫如何吹高 “限价”的主角是白酒价格。很多人想弄明白,白酒价格是怎么涨上去的,这种粮食酿造的液体为啥那么值钱,现在为何跌了? 最近一轮明显的涨价是从2009年开始,以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名酒为代表,每年的消费旺季前开始涨价,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由此带动整个行业价格的高位运行。 徐振江说,在这一轮发展中,茅台酒从消费品变成奢侈品,五粮液也跟上了这一波。“为什么一个白酒企业涨价,有很多白酒企业跟着涨?利润还是其次,主要是为了保住行业地位,比如说国窖1573涨价到2000元,五粮液还敢维持1000元吗?那岂不是自掉身价?回头高端宴请,谁会用掉价的酒?” 在徐看来,用于消费的白酒,越来越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为了身份,必须固定在某个价位,让自己处于某个圈子。”这种理念对行业居后者也有好处,“茅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