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1121.docVIP

【2017年整理】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112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1121

PAGE PAGE 1 镇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 摘要 观察镇肝熄风汤配伍用药的临床应用。采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醒神开窍,清热化痰,止血化瘀,养阴柔肝,疏通经络的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 关键词: 高血压 脑血管意外 肝风内动 镇肝熄风汤 治疗应用 【方源】 本方系(今河北省)盐山人张锡纯(1860—1933) 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名方,至今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张锡纯,字寿甫,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反对崇古泥古,固步自封,并崇尚实验。毕生从事临床与研究著述,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影响颇大。重视药物研究。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在治疗急证、防治霍乱等方面,有所建树。张锡纯云“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皆上升太过”,张氏此说乃识得高血压病只是一种标象,其病机乃是多脏腑关系失调之故,与肺胃冲气,肾虚皆有关系,所拟“镇肝熄风汤”决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今之时医见高血压则单纯降压不可同日而语,此方标本兼治诚为独识卓见。张锡纯方解云:“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究病之本源,用龙牡、龟板、白芍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张氏之说“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强,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此论乃正合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之高血压病的治疗用药规律,亦是谨守原方之理。 【组成】淮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生龙骨10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元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5克。 \【功效与主治】:镇肝熄风。主治内中风,即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脉弦长有力,上盛下虚,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活动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甚则眩晕颠扑,不知人事,偏枯,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即高血压症及脑血管意外(脑血栓、脑溢血)[1] 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血管性原因引起的一种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损害的一组疾病。又称脑卒中、中风。有关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2]今认为大多是由于正气虚弱,肝风内动,与心肝脾肾脏腑阴阳失调有关,加以忧思恼怒,或恣酒饱 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下,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致阴亏于下,阳浮于上,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 上冲于脑,蒙蔽清窍而卒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而发病。张锡纯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本病因风、火、痰、虚、瘀等因素致病。在辨证论治上,以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3] 本方主要是治疗由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高血压病及脑血管意外(脑血栓、脑溢血)。[4] 【方解】:本方是用于治疗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主剂。本方证是由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临床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方中重用怀牛膝,降其上行之血(引血下行)并能滋养肝肾;若肝阳上升,肺胃之气随之也升,故以赭石降肝胃之逆气,并能平肝潜阳,为主药;然阳虚则阳亢,故辅以用龙骨、牡蛎、龟板潜阳降逆,柔肝熄风;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柔润熄风,共同协助主药以制阳亢,均为辅药;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如用药过于强制,反会引起肝阳更加上升,茵陈、生麦芽、川楝子协助主药以清泄肝阳之有余,茵陈与麦芽同用能疏畅肝气,有利于肝阳的平降,甘草调和诸药作为引和药,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顺肝脏条达之性,自可趋于和平。使阴足阳潜,气血以和,其风当自平。则成镇肝熄风之剂。[5] 【药理作用】:方中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