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3经典免疫技术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13经典免疫技术讲解

实验十三 经典免疫技术 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凝集反应 为一种血清学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类。 (一)实验原理 1、直接凝集反应(原理) 颗粒状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出现的凝集现象。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 (1)玻片法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若鉴定新分离的菌种时,可取已知抗体滴加在玻片上,将待检菌液一滴与其混匀。数分种后,如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该法简便快速,除鉴定菌种外,尚可用于菌种分型、测定人类红细胞的ABO血型等。 (2)试管法是一种定量试验的经典方法。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某抗体及抗体的含量。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操作时,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连续成倍稀释,然后加入等量抗原,最高稀释度仍有凝集现象者,为血清的效价,也称滴度,以表示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诊断伤寒、副伤寒病的肥达反应、布氏病的瑞特氏反应均属定量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颗粒状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介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即可发生凝集,称为间接凝集反应。用做载体的微球可用天然的微粒性物质,如人(O型)和动物(绵羊、家兔等)的红细胞、活性炭颗粒或硅酸铝颗粒等;也可用人工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等。由于载体颗粒增大了可溶性抗原的反应面积,当颗粒上的抗原与微量抗体结合后,就足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敏感性比直接凝集反应高得多。 + ? (二)材 料 标准抗A、抗B诊断血清;受测者红细胞、盐水、采血针、棉球、玻片等。 待测细菌纯培养物,标准诊断血清 (三)方 法(血型测定) 1.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记号笔划上记号,左上角写A字,右上角写B字。 2.用小滴管吸A型标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标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侧。 3.穿刺手指取血,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4.静置室温下数分钟后,在白色背景下肉眼观察,也可显微镜观察。 注意事项: 1、采血时要尽量避免用力挤压手指或耳垂,以免发生溶血影响结果。 2、如肉眼观察难以辨认,可使用显微镜观察凝血现象。 操作流程 (三)方 法(细菌菌型测定) 1.取一块清洁载玻片,用记号笔划上记号,在一侧滴加标准的诊断血清一滴,另一侧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2.用接种环无菌操作取适量的待测细菌,分别与标准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均。 3.静置室温下数分钟后,在白色背景下肉眼观察,也可显微镜观察。 注意事项: (1)生理盐水、诊断血清要适量; (2)待检菌为肠道致病菌,注意无菌操作,玻片用后放入消毒缸内; (3)用接种环取待检菌时,不要挑取琼脂;待检菌与生理盐水、诊断血清混匀时,不要涂得太宽,否则影响结果观察。 (四)结果判断 结果分析 人类ABO血型抗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或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RBC膜 抗原 无 血型 A B AB O 抗A、抗B) 无 抗A 抗B (血浆抗体 B A A和B 二 、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又称双向琼脂扩散,是利用琼脂凝胶作介质的一种沉淀反应。 琼脂是多孔的网状结构,可使大分子物质通过,分子的扩散作用使分别两处的抗原抗体相遇,比例合适时形成沉淀,可观察到沉淀线。 沉淀线的特征与位置取决于抗原分子的大小、结构、扩散系数和浓度等。当抗原、抗体存在多种体系时,会出现多条沉淀线。 因此可用来检查抗原和免疫血清的特异性、纯度或浓度比较抗原之间的异同点,因而应用范围较广。 (一)实验原理 (二)材料 玻片、琼脂糖、抗原、抗体(0;1:2; 1:4; 1:8; 1:16)、微量加样器、滴管、湿盒、水浴箱等。 (三) 操作步骤 1.制板:将溶化的1.5%琼脂3.5-4ml倒在载玻片上,使之能将表面覆盖,制成厚度约2~3mm厚的琼脂糖凝胶板。 2.打孔:待冷却后根据所需形状打孔,孔径为4mm。孔间距离为4mm-5mm;琼脂玻板的制备十字型打孔图。 3.加样:用微量加样器取Ag10uL加入中央孔;将抗体进行倍比稀释,稀释度分别为原液,1:2;1:4;每个稀释度取10uL加入外围抗体孔中。 4.扩散: 置湿盒37℃, 24小时观察结果 每孔加入 抗原/抗体10μl 注意事项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