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几点思考.ppt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几点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 的几点思考 孙晓天 (中央民族大学) sunxt0761@ 2012年3月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 有充分根据的、判断和从事数学教学所需要的技能、知识、信念、气质、思维习惯、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 专业素养的特征 1.专业素养随时代发展变化、提升。 2.专业素养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能触摸的高度 (不是较高要求,是一般性要求)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 具体表现 可概括为: 知晓目标、明确方向、 数学见识、专业眼光 勤于历练、不断成长。 当前专业素养问题需要关注的 几个重要方面 1. 关注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2.关注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四基 3.关注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 4.关注自身的数学见识和专业眼光 1.关注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 具体怎么办 一 问题的提出 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与减负有关的重要课题 与评价数学新课程有关 关于有效性问题的讨论存在误区 绝大多数讨论围绕达成“有效”的技术和策略来谈 如:完成教学任务越多越有效;成绩好就有效,… 等等 何谓”有效”? “效”是效率、效能、效益,┄的简称 “有效”直接用于对数学教学水平的考量不妥。 一般地,“有效”指投入的时间、物力与收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常用“立竿见影”、“多快好省”“突飞猛进”┄等形容词,或“投入产出比”┄等量化指标来刻划,主要针对物质实体而非精神实体。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长”和“短”之分。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通过学生的成长速度和质量衡量,需兼顾“当下”和“今后”两个方面,因此有“长”和“短”之分。 何为“长”、“短”: (1)短效,多与考试有关。 密集型、机械性、重复性、速率式的手段一般收获短效,多与考试有关。 (2) “长效”即后劲儿。 过程、活动、经验、交流一般收获长效,“长效”即后劲儿,是判断数学学习有效与否的一个基本指标。 (3)有效性是指“长、短”合成的整体教学效果 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短如何结合? 长短孰轻孰重? 长短与改革目标的关系? 追求有效性的重心放在哪儿? 要注意在弥补弱项上下功夫 对传统的基础观和训练观要反思 “算”、“证”和“快”是我们的强项 直观、想象、运用经验、抽象是弱项,提问题、想办法、主动探究更弱 直观、想象、经验、抽象、计算、演绎缺一不可 结论: 要继承传统,传统也要与时俱进 当前:短效适度、长效为要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把握三个基本点: ⑴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学校数学有作为科学的数学又有作为教育的数学的两重性。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⑵数学作为“成长载体”的价值,在于那些可以普遍迁移的、如兴趣、好奇心(洞察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反思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养成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⑶学校数学应当满足学生 “亦听亦想、亦学亦问、亦知亦识”的需要,要努力改变“只听不想、只学不问、只知不识”的教学状态。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全面知识”的含义: ⑴“全面”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包括隐性(过程、能力)知识和显性(对象、知识)知识两种形态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显性知识:事实性、陈述性的知识是显性的(能够言传),如“方程” 隐性知识:理解性、程序性的知识是隐性的(所知比能言多,只可意会),如“建立方程”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⑵相互关系:如果把知识的整体比作一座冰山 显性:表现为“双基”,是冰山的尖端(10%左右) 隐性:表现为“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隐藏在冰山下的部分(90%以上) 隐性是显性的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既可以支撑和向导,也可以干扰和冲突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3)隐性知识的特征 形式多样:诀窍、技巧、直觉、思维、意识、约定俗成的默契;信念、价值取向… 载体的非技术性:大脑,环境,氛围,… 内容不确定性: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不能精确阐述 流通困难:灌输不进去,只能靠经历、体验、探索、领悟、传递、转化、…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4)对教学的启示 能力是隐性知识的“外显” 素质是隐性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只有显性知识的人可能成了书呆子 只注重显性知识的培养是产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必须重新审视: 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 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 “四基”体现了“全面知识” 2.树立基于“全面知识”的教学观 (6)注意几个转变: 神圣—神奇:教学要包括:质疑,反思,探索,过程、活动 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