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个性影响之我见.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心理学对个性影响之我见

积极心理学对个性影响——之我见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曾经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幻想,然而经过两天短暂的新教师上岗培训,我感到自己太过理想化,对未来的挑战认识不够深刻,尤其是第一天廖老师讲解的《积极心理学》使我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初步了解研究,收获颇多。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从形成至今仅十几年时间,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试图对它作出全面的评价还为时过早。但它肯定值得我们给以仔细而又审慎的注意。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是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理论结构。通过对主流心理学的纠正,给现存的心理学内容与形式以补充。从长远看,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可能不在于其提出的任何特定的假设和规则,而在与为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问题的解决,而新的方法、新的思维的出现则是一门学科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可以肯定的是,不论积极心理学是否遭遇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样的命运,它必将推动心理学向前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我们可以看出,《纲要》是非常全面和科学的:从对象上看,《纲要》把学生分为两类,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指向了个别有问题的学生;从目标上看,《纲要》既关注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又照顾帮助个别学生,以消除心理问题。但我们认为,在传统消极心理学取向背景下,《纲要》中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原因如下: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强调全体性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问题的来源”,常常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样不仅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而且常常导致大多数没有问题的学生也开始注意自己的消极方面,形成关注自身的消极层面、忽略自身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势,最终使得全体性原则形同虚设。  其次,在传统消极心理学取向背景下,教师具有的问题意识也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消除,而忘却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职能。  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发青少年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的技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不难看出,这一目标与《纲要》中的目标是一致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个体和群体的积极层面,关注个体正在经历的知足、满意等主观感受和过去体验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注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以及当前普遍的幸福感,它包括积极的个性特征,如爱、勇气、给予、创造和持之以恒;在群体水平上,它包括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培养更好的公民特征。 二、积极心理学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对心理健康标准采取的是消极的取向模式,认为心理健康或者是没有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或者是把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消除了就回到了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也就局限在了那些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研究重点也就困囿在了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显然这种取向是片面的、消极的。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一是主观性,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作为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二是积极方面,心理健康并非仅仅只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三是多维性,心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有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负面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正面情绪、情感的增多,幸福感、生活满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四条标准中就有一条是“具有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矫正。从这种意义上说,积极心理学的这种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积极心理学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虽然在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也认为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有助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