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谱柱类型 品种数 C18柱 1210个 C8柱 93个 氰基柱 21个 硅胶柱 31个 苯基柱 9个 色谱柱类型 品种数 氨基柱 5个 丁基柱 3个 三甲基硅烷柱 2个 二羟基丙基硅烷键合硅胶柱 1个 苯乙烯-二乙烯基柱 1个 2010版药典二部中色谱柱的使用情况 缬沙坦 a-酸性糖蛋白柱 盐酸帕罗西汀 瑞格列奈 手性色谱柱α1酸性蛋白柱 瑞格列奈片 苯磺酸顺阿曲库铵 手性色谱柱chiralcel OD-RH 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 甲氨蝶呤 牛血清白蛋白键合硅胶柱 甲氨蝶呤片 注射用甲氨蝶呤 gas chromatography,GC 气相色谱法 9.1 概述 9.2 色谱柱 9.3 仪器原理 9.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简介 9.5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9.6 定性与定量分析 9.7 应用与示例 7.1 概述 7.1.0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7.1.1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7.1.2 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7.1.3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7.1.4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表7-1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年代 发明者 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 1906 Tswett 最先提出色谱概念。 1941 Martin, Synge 预言了气相色谱。 1952 Martin, James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1956 Van Deemter等 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1958 Golay 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1960 前后 IG McWilliam 发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J E Lovelock 发明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1979 Dandeneau, Hewlett-Pachard 制造出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为现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1 概述7.1.0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9.1 概述7.1.1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按固定相的物态分类 气-固色谱法(GSC) 气-液色谱法(GLC) 按柱径和填充分类 填充柱色谱法(φ2-4mm) 毛细管柱色谱法(φ0.1-0.53mm) 按分离机制分类 吸附色谱法(吸附剂固定相) 分配色谱法(液体固定相) 载体 系统 检测 系统 进样系统 (气化) 温控 系统 色谱 工作站 分离系统 (色谱柱) 9.1 概述7.1.2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图9-1 气相色谱流程示意图 1.高压气瓶;2.减压阀;3.气流调节器;4.净化干燥管;5.压力表;6.热导池7.进样口;8.色谱柱;9.恒温箱;10.皂膜流量计;11.测量电桥;12.记录仪 载气源 9.1 概述7.1.2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9.1 概述7.1.3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特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 适于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及固体; 不适合分析不易气化或不稳定性物质; 样品的衍生化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占有机物20%。 9.1 概述7.1.4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环境监测、石油化工、果蔬食品、生物、医药学、科学研究。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⑴合成药; ⑵中药及中成药; ⑶制剂分析; ⑷药物监测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⑸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HPLC方法 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特征分为 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按分离目的分为 分析型、制备型 按分离机理分为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等。 三、 HPLC方法及原理 一)液-液分配色谱法(LLPC)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CBPC) 三)液-固吸附色谱法(LSAC) 四)离子交换色谱法(IEC) 五)离子对色谱法(IPC) 六)尺寸排阻色谱法(SEC) 七)亲和色谱法(AC) 一)液-液分配色谱法(LLPC) 1.固定相 强极性固定液:β,β′一氧二丙睛 中等极性固定液:聚乙二醇 非极性固定液:角鲨烷 要求:流动相不与固定相互溶,流动相与固定相极性差别显著——避免固定液流失 2.流动相 适于各种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4. 用途 根据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3.分离原理 缺点:固定液机械涂渍、固定液易流失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BPC) 固定相: 采用极性较小的键合固定相,如硅胶-C18H37(ODS,C18)、硅胶-苯基等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CBPC) 流动相: 采用极性较强的溶剂,如甲醇、乙睛-水、水和无机盐的缓冲溶液等。 分离机理——疏溶剂作用理论 非极性的烷基键合相 ——硅胶表面的十八烷基“分子毛” ——较强的疏水特性。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BPC) 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疏水烷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HT 3539-2019《石油化工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及验收规范》(报批稿).pdf
- 供应链管理岗晋升述职报告2025年深蓝色极简商务模板.pptx VIP
- DS solidworks培训资料大全-SolidWorks入门.pdf VIP
- 特灵HDWA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HDWA-PRC003-ZH 20200803.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优质课件.pptx
- 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班主任工作总结PPT.pptx
- 2025至2030年中国夹心板材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题型举一反三.docx VIP
- 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指南 .pdf VIP
-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