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四章南北朝诗歌终稿.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永明体的形成条件 (三)永明体诗歌声律说评价(P102第二自然段) 二、沈约的诗歌风格 (一)生平 (二)诗歌创作 1、山水诗:《登玄畅楼》; 2、离别诗:《别范安成》; 3、抒怀之作:《登高望春》、《古意》、《伤春》、《秋夜》等,皆为上乘之作。 (三)诗歌风格 钟嵘《诗品》:“长于清怨” 。 三、谢朓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一)诗歌创作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1、谢朓对永明体新诗律形成的贡献。 2、谢朓对山水诗发展的贡献。(P104第二自然段) 四、其他南朝诗人 (P107第一自然段) 第三节 宫体诗的兴盛及其特点(自学) 第四节 庾信与南北文风的渐融 一、北朝文化与文学 (一)北朝文坛的复苏 1、北魏孝文帝等最高统治者笃好斯文、提倡文教 2、西魏、北周的仿古与趋新 (二)南北文风交融的条件(P127) 1、南北使臣的外交活动,在融通南北文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因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事而羁留使者,掳掠人材在客观上也造成南北之间的交流。 3、南北双方互迁的文士的影响。 二、庾信文章老更成 (一)前期诗艺的养成 庾信在梁朝的文学经验,除了美感形式上的经营,还包括美感内容上的体认。(P129) (二)庾信后期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1、感时伤变、魂牵故国。(P129) 2、叹恨羁旅、忧嗟身世。(P130) (三)承前启后的地位 (P130最后一段)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元嘉诗风的转变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一、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 (一)山水诗及其源流 1、山水诗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描写对象,借以表达作者对山水自然的解悟和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形成清丽或峻逸的诗风。 2、山水诗的渊源 (1)早在先秦时期,山水就作为比兴意象出现在《诗经》《楚辞》中。 (2)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3)魏晋以来,玄言诗、游仙诗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山水描写。 (4)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 (二)南朝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三)谢灵运的山水诗 1、生 平 2、诗歌创作 谢灵运好营园林,酷爱登山,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3、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点 (1)精于锤炼而多佳句少名篇。 (2)多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景物描写细腻而缺乏生气。 (3)多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来写,结构比较单调,影响了诗歌意境的浑成和完整。 4、谢灵运山水诗与南朝诗风的转变 (1)从写意到摹象。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P88、90) (四)其它山水诗人 颜延之,鲍照、谢朓、王融、沈约、何逊、阴铿等人,皆不乏优秀的山水之作,其中以谢朓的成就最为突出。(P92) 二、鲍照与七言乐府诗 (一)生平与创作 1、鲍照出身寒微而极有抱负。 2、鲍照文学成就很高,在诗、赋、骈文方面都有名篇,赋如《登大雷岸与妹书》,骈文如《芜城赋》。 (二)鲍照诗歌的内容 1、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新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2、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忠臣,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之悲的诗。 《拟行路难》其十三 我初辞家从军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