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五光合作用..docVIP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五光合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五光合作用.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大多数呈椭球形,一般直径约为3~6um,厚约为2~3um。其结构可分为外膜、内膜、基粒和基质四部分,内膜具有控制代谢物质进出叶绿体的功能,基粒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基质是暗反应进行的场所。叶绿体具有由许多片层组成的片层系统,称为类囊体。每个基粒是由2个以上的类囊体垛叠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类囊体称为基粒类囊体;有一些类囊体较大,贯穿在两个基粒之间的基质中,称为基质类囊体。光合作用的光能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膜亦称为光合膜。 光合色素就位于类囊体膜中。其种类、颜色和吸收的可见光段如下: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3.光合作用的发现 17世纪,van Helmont,将2.3kg的小柳树种在90.8kg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而土仅减少57g。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1771年,Joseph Priestley,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化空气。 1779年,Jan Ingenhousz,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1782年,J.Senebier,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2并释放O2。 1804年,N.T.De Saussure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2和释放O2所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1864年,J.Sachs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合成的。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1937年,R. Hill用离体叶绿体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2,来自H2O。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1940年代,Ruben等用18O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2,来自H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2的释放和ATP及NADPH(还原辅酶II)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和NADPH,将CO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1)。 ②参加原初反应的色素 两类:一类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包括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以及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另一类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这种叶绿素a能够捕获光能,并将受光能激发的电子传送给相邻的电子受体。在类囊体膜中,上述色素并非散乱地分布着,而是与各种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共同形成称做光系统的大型复合物(图)。 光系统:由光合色素组成的特殊功能单位。每一系统包含250-400个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分子。分光系统I和光系统II,2个光系统之间有电子传递链相连接。 光系统I(PSI):作用中心色素为P700,P700被激发后,把电子供给Fd。 光系统II(PSII):作用中心色素为P680,P680被激发后,电子供给pheo(去镁叶绿素),并与水裂解放氧相连。③原初反应的基本过程:D·P·A →D·P*·A →D·P+·A- →D+·P·A- D·P·A 为光系统或反应中心 Donor(原初电子供体)

文档评论(0)

sd7f8dg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