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由Rathke’s囊演变而来,神经垂体由漏斗演变而来。腺垂体包括结节部(漏斗部和远侧部(前叶、腺部)。神经垂体包括正中隆起、 中间部、漏斗茎(神经柄)和漏斗突(后叶、神经叶、神经部)。漏斗自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的灰结节下伸,呈中空结构,逐渐变细,延续为漏斗茎.同结节部合为垂体柄。正中隆起为漏斗后下部的隆起,是下丘脑与腺垂体间血管联系的重要部位。 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最终调控甲状腺、肾上腺、生殖器官(卵巢和睾丸)的功能,调控乳汁的分泌和整个机体的生长。垂体也分泌激素使皮肤变黑及抑制痛觉。垂体后叶产生的激素调节水平衡,刺激哺乳妇女泌乳及子宫收缩。 垂体 垂体 腺垂体 (3/4):分泌GH . PRL. ACTH . TSH等 神经垂体 (1/4):下丘脑的直接延伸,储 存ADH和催产素 垂体柄 垂体柄的大小:MRI 显示的垂体柄横径在视交叉水平 约(3.25 ±0.56) mm ,在其插入垂体部的水平约为(1.91 ±0.40) mm。根据Tien 等提出的标准,正常垂体柄后正中隆起处的宽径在MRI上的上限为3.5mm,超过此限即为增粗。对于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半数以上有垂体柄异常,包括中断缺如。鞍上肿瘤可累及垂体柄,导致垂体柄变粗,但儿童生长期或女性月经期垂体柄亦可增粗,直径却一般不超过4mm。 垂体血液供应来自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上动脉来自基底动脉环,下动脉来自颈内动脉。上动脉主要供应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进入垂体后,在垂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门脉,即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分支吻合成毛细血管网,形成门脉的第一级毛细血管丛。第一级毛细血管丛又汇合若干长短不等的静脉血管,沿垂体柄下行至腺垂体的腺细胞之间形成丰富的血窦,构成第二级毛细血管丛,下丘脑细胞分泌物可通过两级毛细血管丛及门静脉运至腺垂体细胞,这里血液与腺细胞间只隔一层窦壁内皮细胞及窦周间隙,因此激素易于透过血液而作用于腺垂体,引起腺垂体有关激素分泌。垂体下动脉进入神经垂体,也分成毛细血管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通过神经纤维轴浆流动而至神经垂体细胞。 腺垂体 垂体柄 第三对颅神经 第四对颅神经 第五对颅神经 第六对颅神经 蝶窦 颈内动脉 前床突 第三脑室 视交叉 鞍上池 海绵窦的静脉腔 颞叶 下丘脑 第二对颅神经 鞍隔 检 查 方 法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头颅X线平片(CR,DR) CT CTA MRI MRA 创伤性检查方法 X线血管造影(DSA) 垂体高度:儿童≤6mm;男性、绝经后女性≤8mm;年轻女性≤10mm;妊娠、哺乳期妇女较大,可达12mm;垂体高度是重要诊断指标 正常垂体形态: A型:垂体上缘轻度上凸或平直 B型:垂体上缘轻度下凹,高3mm C型:垂体上缘明显下凹,高3mm 生理性垂体变小 实验室检查垂体功能正常;垂体上方为脑脊液信号;视交叉向鞍内成角 垂体柄位置居中或略偏移 正常垂体CT和MRI表现 MRI信号 信号均匀 腺垂体与灰质等信号 垂体后叶呈高信号 10%正常人缺乏后叶高信号 CT 密度均匀,与脑灰质呈等密度 正常垂体MRI增强表现 增强扫描:腺垂体与垂体柄明显均一强化 动态增强: 对比剂 垂体后叶 漏斗干 垂体前叶 后叶为动脉直接供血,注射对比剂后20秒后即有强化 前叶由门静脉系统供血,60~90秒后强化 多数垂体微腺瘤由动脉系统直接供血,但强化的高峰较前叶迟,可能与肿瘤血管结构有关 常见的垂体病变 鞍上池下疝和空蝶鞍综合征 鞍上池下疝 一部分鞍上池疝入垂体窝 原因 鞍隔先天性发育不良 生理性垂体变小 颅内压↑ 空蝶鞍(empty sella turcica) 垂体窝的全部或大部分被脑脊液占据 应注意找垂体柄,若找不到垂体柄应考虑鞍内囊肿 原因 垂体病变,坏死出血(sheehan syndrome) 缺血性垂体病变和感染 外伤后 医源性 CT:蝶鞍轻度扩大 垂体显示不清, 脑脊液密度 MRI:脑脊液信号向鞍内突入 垂体受压变扁或消失 垂体柄居中、牵拉变细 分类 继发性: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后者。 原发性:非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而无明显病因可寻者。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分类 大小: 微腺瘤(≤10mm)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