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自然地理
2000年-201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
2014202050002朱洪洁
摘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用2000年、2005年和2014年的武汉市遥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中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ENVI5.0变化监测工具,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得到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武汉市2000年到2014年这14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2000到2005再到2014年,武汉市建设用地呈持续增加趋势,水体、林地和园地呈减少的趋势,耕地和未利用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武汉市 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覆盖 监测
1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生产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由自然和社会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变化。关于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认识的进展如表1所示[1]。
我国有关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由来已久,不过最初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分区以及开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直到近年来我国学者才逐渐开展了一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驱动力研究,至今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反映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与模型[2]。史培军等、王静爱等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深圳市和北京城乡过度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3,4] ;王良健等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梧州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并揭示了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基本特征[5] ;张锦水、潘耀忠、韩建立等[6] 运用光谱与纹理信息复合的方法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并对海淀区1997—2004年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以验证该方法;王亚琴、王兴正、刁慧娟等[7]研究多源遥感数据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对山西芦芽山植被变化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与分布。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解译,我们可以对实际地物进行分类,从而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情况。
表1 关于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认识进展[1]
过去
现在
仅关注土地覆被转换
也关注土地覆被退化和土地覆被改良
多关注热带雨林类型
关注所有的土地覆被类型,包括草地、疏林、城郊、湿地等
认为变化历史简单
认识到变化受几千年人类的复杂活动的影响
认为变化是单项连续的
认识到变化沿复杂且可逆的轨道,土地覆被处于一种不断变迁的状态
根据同质空间来研究
认识到空间具有高度异质性,景观破碎化随处可见
多归因为人口增长
也归因到人们对经济机会和政策变化的响应, 并伴随生物-自然和 社会-经济的突发事件
多认为变化是地方性的
认识到变化可被遥远的城市中心影响, 随强烈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相互作用而被全球化增强或削弱
多归因到农业的扩展
认识到对压力和机会更为常见的响应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多样化
多关注对碳循环的影响
也关注对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日照反射率、H2O 循环、碳排放、甲烷排放、NxO 等排放的影响
认为影响取决于生物-自然变化的大小
认识到影响更取决于人自身和地方响应能力
所关注的地区不甚集中
聚焦于变化的“ 热点” 地区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口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强度都在不断加大,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和干预了自然地理环境,而土地利用是这种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直接表征就是地表覆被状况的改变。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经济的相互渗透和扩张、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武汉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2005年2月24日,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口号后,武汉逐渐发展起来。武汉城市圈的建立等等,本文主要研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对武汉市土地利用进行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从而促使土地利用更趋合理,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 研究区概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科教基地和交通信息枢纽。
武汉市地处东经113°41′-115°01′,北纬29°58′-31°22′。地形为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中间低平,海拔19.2~873.7米,大部分在50米以下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pdf VIP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PDF VIP
- 2冷疗技术15课件讲解.pptx VIP
-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考核标准.doc VIP
- JJG 195-2019 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pdf VIP
- 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报告().pdf VIP
- TD∕T 1087-2023 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pdf
- (完整word版)数独题目100题(可打印).doc VIP
- 0604-会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docx VIP
- 04.汉杂事秘辛.一卷.汉.阙名撰.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