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整理-文言文断句[精品资料]
* * * * 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二、根据文章的内容,大致划分层次 。 三、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四、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文言断句的步骤 文言断句的具体方法 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 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 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2、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再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动词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 方法二:借助动词断句 例如: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例如: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亡,走失)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将,动词,带领) ③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 深不可测也 (了解实词“亡”“将”的词义,掌握虚词“而”的用法,注意到前后有相同的句式,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断句: 方法三:借助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其、岂、敬、故”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耳、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之、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就有助于断句。 如: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 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 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 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 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 容。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党小组工作职责与相关制度汇编.docx VIP
- 英语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杭州市房地产市场监测报告.doc VIP
- 仓库管理岗位职责仓库管理岗位职责精选.doc VIP
- TGDICST-粉类防晒化妆品 SPF 值体外测定方法.pdf VIP
- 高处作业施工专项方案.docx VIP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格考试题库.doc VIP
- DB4412_T 19-2022 消防车道、救援场地和窗口标识设置规范.docx VIP
- 2025年5月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理论知识》真题试卷【完整版】.pdf VIP
- 仓库管理规章制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