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人有一妻一妾》ppt
5 《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7篇,每篇又分为上下篇,共126章,约35000字,被列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孟子的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其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本篇选自《孟子离娄下》。 《孟子离娄下》共33章,通过孟子的言论及他与学生的对话,阐述仁义和中庸之道的思想观点。节选的三个自然段,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辛辣且深刻地讽刺了那些为寻求富贵利达而不顾羞耻、不择手段的人,读后既使人发笑,更令人深思。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这样改好不好? 你 认 为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齐人”吗? 本文为何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问题讨论 良人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则尽富贵也 瞷良人之所之 蚤起 施从良人之所之 国中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与其妾讪其良人 施施从外来 问题讨论 *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乞何能有妾妻, 邻家安可日攘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 何事纷纷说魏齐。 东邪黄药师 说说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他把孔子“仁”的观念 为“仁政”学说。他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战国中期,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更加动荡,思想也更加活跃。孟子在继承孔子学说,形成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以及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从而确定了他在儒学中的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餍:也写作“厌”,满足,这里指“吃饱”。 反:通“返”。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 第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二个“之”,动词,“到”。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第一段:齐人的诡秘行动及炫耀,引起了妻子的怀疑,她要探个究竟。 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般,令人生疑。 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关键? 明确:而未尝有显者来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蚤:通“早”; 施:通“迤”,斜行; 国中:京城。 墦:坟墓;道,方法; 其余:(古今异义)今,“剩余”, 本文“他留下来的(祭品)”。 品读: 1.“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2.“不足,又顾而之他。” 3.“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文言句式: 1.省略句式; 2.判断句式。 第二段:妻子跟踪,良人真相显露。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讪:讥讽 中庭:庭院中。 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形—动,显威风 品读: 1.“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 2.“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2.倒装句式: (1)状语后置,“相泣于中庭”; (2)宾语前置,“而良人未之知也”。 第三段:妻妾羞惭悔恨,良人丑态毕现。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明确: 不好。让齐人浑然不觉,自己蒙在鼓里却还以为别人被自己蒙在鼓里,兴冲冲地继续吹嘘夸耀,这就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所以:“用……的方法、手段” 希:很少。 第四段: 揭示寓意。 讽刺了那些为寻求富贵利达而不顾羞 耻、不择手段的人。 明确: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物,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时,没有人做与“齐人”一样的勾当。 作者的是非价值标准依附在正面或反面人物的身上,在对主人公或褒或贬的叙述和描绘中,作者站在了最前端,并将指斥的矛头从寓言故事中伸出来,瞄准了许许多多有类似问题的社会中人。 一是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骄”的行为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