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磨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得磨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重点

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设计方案 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设计方案 工 程 规 模: 150kt/a 总 工 程 师: 项目负责人: 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井急避险系统编制委托书 威宁县得磨煤矿委托贵州兴昌科技设技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编制工作。 项目名称 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 建设性质 新建 工程规模 150Kt/年 任务来源 受威宁县得磨煤矿委托 投资 81.821万元 建设地点 威宁县金斗乡 工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和《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件)的规定。 由编制单位提交5份报告,并负责审查后的修改工作。 委托单位 受威宁县得磨煤矿 联系人 蔡稳才 联系电话 承接单位 贵州兴昌科技设技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 王建林 联系电话 时间 2012年8月5日 目 录 1、矿井概况 7 1.1 矿井基本情况 7 1.2得磨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现状 15 2、得磨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总体设计方案 16 2.1 设计的主要依据 16 2.2 设计的总体要求 16 2.3 永久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和基本要求 17 2.4 永久避难硐室相关参数 18 3、永久避难硐室详细设计方案 20 3.1 安全防护系统设计 20 3.2 空气和氧气供给保障系统 24 3.3 气幕吹洗喷淋系统 28 3.4 有害气体去除系统 29 3.5 温湿度调节系统 31 3.6 环境检测监测系统 33 3.7 通讯系统 35 3.8 照明系统 36 3.9 动力系统 37 4.完善维护与日常管理 39 4.1人员配备 39 4.2日常管理 39 4.3 井下紧急避险应急预案 40 5.投资概算 43 前 言 得磨煤矿位于威宁县东南啊金斗乡辖区内,得磨煤矿位于威宁县金斗乡,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9′48″—104°22′39″;北纬26°37′28″—26°39′54″。矿区位于威宁县城南南东方向,距威宁县城约65公里,行政区划属威宁县金斗乡所辖。 得磨煤矿为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t/a。,主要生产工艺采用炮采工艺。 2010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根据该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和《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和规定,得磨煤矿于2012年8月委托我公司进行该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我公司依据矿井开拓布局、生产现状、矿井主要灾害危险源等资料,并对井下紧急避险设施设置位置进行了现场考察,在得磨煤矿的配合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并采取与安全生产准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应急救援体系有机结合的方式,编制完成《威宁县得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及相关设计图纸。 1、 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1)先撤离后避险的指导思想; (2)撤离避险、避灾路线上随时随地避险、硐室避险有机结合; (3)井下避灾路线上生存避险和地面避险信息指导避险上下结合; (4)与现有五大系统各自完善、相互独立、互相支撑; (5)建立多级防护体系,保障灾变期间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6)坚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 2、 设计编制的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煤监[2010]152号);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发[2010]14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