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口红利发展变化及其社会经济意义
2012-05-22目录1、理论背景21.1、人口红利的概念建立21.2、衡量指标21.3、认知误区的辨析21)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是否有必然联系?22)人口红利的经济效应全是优势吗?31.4、刘易斯转折点32、中国 “人口红利”的发展变化32.1、中国人口红利变化32.2、中国人口红利发展的特征41)人口红利正在迎来转折点42)人口红利低质性未改变53)中国人口转变具有强烈的区域特征54)人口红利阶段性持续短暂52.3、影响中国人口红利发展的因素51)人口控制政策52)教育普及度的提高63)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迁移62.4、中国人口结构预测61)人口红利接近峰值62)刘易斯转折点迫近63、中国人口红利的社会经济意义73.1、充足劳动力供给创造的增长绩效71)改革开放创造条件72)国际产业转移带动工业和制造业蓬勃发展73)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84、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转型的机会与挑战84.1、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与劳动力成本上升84.2、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经济转型84.3、发挥人口红利、应对挑战的策略95、结语9参考文献:10理论背景1.1、人口红利的概念建立Andrew Mason(夏威夷大学教授)于 1997年在发表于《亚太人口政策》(Asia-Pacific Population Policy)上的文章“人口和亚洲经济奇迹”(Population and the Asian Economic Miracle)中将东亚奇迹与人口年龄结构因素联系起来,首次提出“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199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现状(1998)》中正式使用“人口红利”一词,将其视为“中间大,两头小”(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大)的人口年龄结构所带来的优势。此后这一概念逐渐为学界认同,越来越多人用于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 “人口红利论”产生至今不到15年,理论尚不成熟,许多争议与看法尚未有定论。但普遍都认同的一点是,人口红利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中所带来的宝贵机遇。也有人将之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或“黄金人口年龄结构期”。相对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较低的情况被称为“人口负债”,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人均寿命越来越长,随着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终将被人口负债替代。1.2、衡量指标人口红利其本质是一种年龄结构的相对变化,一般而言,学术界采用劳动力抚养负担来衡量,也称“总抚养比”(GDR),即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人口数之比。也有的学者认为不同人口尤其是劳动力、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数量上的比例并不能完全衡量抚养一个少儿或赡养一个老年人的真实经济负担情况,于是提出用劳动力经济负担来衡量的办法。本文所采用的衡量指标为劳动力抚养负担,因为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抚养负担并不仅仅体现在消费上的物质供给和经济支撑,同时也体现在劳动力的精神抚养以及情感支持,通过抚养数量比更能反映真实的负担情况。然而在现实中,通过年龄人口数之比并不能衡量实际的劳动力抚养负担,由于“所有劳动力全部参与就业”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必然存在一定比例的劳动力由于各种原因未就业的现象,例如相当一部分人口直到22岁仍在受教育。从抚养负担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分不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人口反而成为被抚养人口。因此本文采用的是理论抚养负担,仅作比较与参考,并非实际抚养负担。划分“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界线为“亏盈平衡”,本文所采用的划分标准如【表1】,亏盈平衡区间的总抚养比为53-59。人口类型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赡养比备注人口红利<44<25.5<18.5人口暴利44-4725.5-27.018.5-20.0人口高利47-5027.0-28.520.0-21.5人口红利50-5328.5-30.021.5-23.0人口微利盈亏平衡53-5930.0-33.023.0-26.0人口负债59-6233.0-34.526.0-27.5人口微债62-6534.5-36.027.5-29.0人口负债65-6836.0-37.529.0-30.5人口高债>68>37.5>30.5人口暴债1.3、认知误区的辨析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是否有必然联系?人口红利只是加快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利因素或有利条件,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尽管可以探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不可夸大这一因素的影响,更不可排除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事实上,技术进步、政策制度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长远和重要的多。人口红利的经济效应全是优势吗?实际上,就目前而言,人口红利至少存在这样几个弊端,一是“劳动力拥挤效应”。劳动力的庞大和劳动力市场容量的有限,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导致一部分劳动力处以失业状态,特别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大量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危学生家长知情同意书.docx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新优质教学课件(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7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设计.doc VIP
- 健康教育处方.pdf VIP
- 2022年自考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核心考点资料.pdf VIP
- 烟草 打击物流寄递渠道涉烟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共464张课件).ppt VIP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战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x
-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7492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