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肾蕨【别 名】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来源】为肾蕨科植物肾蕨的叶或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苦,无毒。”《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辛,无毒。”《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涩,无毒。”《泉州本草》:“入肝、肾、胃、小肠经。”【主治】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别 名:金花草、唐挡草,耳响草,帽笼子、磨笼子,磨盆草,印度苘麻,牛响草,白麻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全草。味甘,性平,无毒。清热,利湿,开窍,活血。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捣敷。艾、艾蒿、家艾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辛、苦,温;有小毒。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的根状茎。其叶也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后蒸熟,晒干。夏季采叶,晒干。甘、酸,平。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根状茎: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糖尿病,乳糜尿,白带,癌症;叶:外用治痈疖疔疮,烫伤。白背叶
别名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来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以根及叶
性味:微苦、涩,平。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消炎止血。
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妊娠水肿。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别名鱼眼木、鹊饭树来源大戟科白饭树属植物白饭树以全株入药。随用随采,多鲜用。性味:苦、微涩,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止血。外用治湿疹,脓疱疮,过敏性皮炎,疮疖,烧烫伤。—15克。
白茅
别 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别名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将开放时分批采收,及时低温干燥。性味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辛、苦,微温。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别名玉兰木兰来源木兰科落叶乔木玉兰的花,在早春三月开放,鲜用或晒干用。性味性温。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别名翻白叶树、红半枫荷、大叶半枫荷、白背枫、阴阳叶、铁巴掌、半梧桐、番张麻、米纸来源为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异叶翅子木以根或茎枝入药。全年可采,分别晒干。性味甘,温。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别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秋季果实变棕色,果皮未开裂时分批采摘,晒干,除去果皮。性味甘辛,平,有毒。消肿拔毒,泻下通滞。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别名木莲藤辟萼石壁莲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爬墙虎、风不动彭蜂藤石龙藤常春藤石壁藤、补血王、追骨风、爬岩风墙脚柱、红墙套、烟筒丕田螺掩、爬山虎、大鼓藤石绷藤薛荔络石藤、老鸦馒头藤凉粉藤、爬墙藤、牛屎藤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茎、叶。4~6月间采取带叶的茎枝,晒干,除去气根。性味酸,平。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
柏树黄心柏
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叶性寒,味苦涩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用量6—12g
来 源: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的全草。
性味功效:凉,微苦。镇静安神,凉血降压。
应 用:高血压,水火烫伤,恶性淋巴瘤。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
长命草
香附
赤车
赤脚草(星宿草)
臭茉莉
粗叶悬钩子
大头艾纳香
大叶铁包金
大叶紫珠
淡竹叶
倒扣草
别 名:土牛膝,倒锯草。
来 源:苋科植物倒扣草的全草。
性味功效:凉,甘、淡。解表清热,利湿。
应 用: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烦渴,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灯笼草
别 名:打头泡,泡泡草,打额草。
来 源:为茄科植物灯笼草的全株。
性味功效:微寒,甘、淡。清热,行气,止痛,消肿。
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