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

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 谢有顺 广东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诗人。我和这些诗人,有着广泛的交往,他们性格上的率真,面对诗歌的热情,坚持文学理想的执著,常常令我感慨万千。在这样一个欲望过度膨胀的时代,诗歌作为心灵的事业,生存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它的衰朽和没落似乎成了必然的命运。可是,谁能想到,在商业主义最为发达的广东,诗歌仍旧以纯粹的面貌在热烈地生长,诗人依然怀着赤子般的天真在写作?有一大批年轻诗人,在广东自在地生活,他们写作,朗诵,办网站,出书,争论,核心的话题就是诗歌。他们不自大,也不自卑;不张扬,也不羞涩。他们不蔑视现实,也不轻易向现实投诚。诗歌在广东,有着一颗平常心,并且一直悄悄地守护着这个地方的文化自尊。? 这是一个真实而宽容的群体。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各自的口音,记忆,气息,散落在各个角落,认真生活,努力写作。我在广东,见过太多这样的诗人,谦逊,沉着,有所为,热爱生命——他们完全和社会上所流传的诗人形象迥然不同。这是广东诗人独有的特色吗?我不敢肯定。但我通过他们,至少知道了两个事实:一、蔑视诗歌的时代,必然是浅薄的;二、诗歌写作离不开某种地气的滋养。?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当然知道,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是,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成就,作为一种胸襟和情怀的独特书写,它可能会沉寂一段时间,但并不会消亡。中国人的生活,许多时候,是追求一种诗化人生的;没有诗歌,这个世界就会少很多真实的性情、优雅的气度。林语堂曾说,“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盖宗教的意义为人类性灵的发抒,为宇宙的微妙与美的感觉,为对于人类与生物的仁爱与悲悯。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或活跃的情愫。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头未曾寻获此灵感或活跃的情愫,宗教对于他们不过为装饰点缀物,用以遮盖人生之里面者,大体上与疾病死亡发生密切关系而已。可是中国人却在诗里头寻获了这灵感与活跃的情愫”(1)。这 是一种精准的看法。确实,从本质上说,中国并没有自己始终如一的宗教信仰,属于宗教意义上的性灵的抒发、对宇宙微妙的感受等情愫,几乎都被诗所代替。至少古代中国是这样。今天,商业繁盛了,到处都是欲望的加油站,内心世界正在缩减,个人的情怀也不再活跃,许多的人,习惯在一种公共的标准里生活,并视此为时髦或者潮流。中国进入了一个不需要诗歌的时代。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真正的个人正在隐匿,“活跃的情愫”日益衰微。一个轻的、机械的、塑料的、分工细密的社会,当然想不到用自然来给心灵疗伤,更想不到用诗歌的性情和慈悲来与世界对话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广东这批青年诗人,在丰盛的物质面前,偏偏选择了诗歌这样一个小小的心灵栖息地,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愿放弃对一种有精神风度的生活的向往。他们看似在守护诗歌,其实守护的不过是内心那点小小的自由和狂野。? 这是令人尊敬的。有人说,广东这地方务实、世俗,缺乏诗意,也产生不了好的诗歌,很显然,这是文化偏见。诗意在哪里?其实就在日常生活里,就在那些渺小的人心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一种诗意,“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不也是一种诗意?诗歌并非只与天空、云朵、隐士、未来有关,它同样关乎我们脚下这块大地,以及这块大地上那些粗粝的面影。广东的务实与宽容,有效地抑制了诗人那种不着边际的幻觉,广东的诗人们聚在一起,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很实在地写作、表达、生活,这是一种更为健康的诗歌气氛,它使诗歌落到地面上来了。即便是那些外地来到广东定居的诗人,时间久了,也会慢慢融入到这种现实中来。? 一个地方的地气,必然会滋养一个地方的写作。或许,正是因着这种滋养,使得广东的诗歌写作,有着比别的地方更精细的经验刻度,以及更诚实的心灵。我对地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一直存着浓厚的兴趣。现在,有一本诗集,就叫《出生地》(2),收录的诗人,都是来自广东本地土生土长的,把他们独立出来观察,把写作当做出生地对他们的馈赠,这是出版创意,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出生地》原是黄礼孩的一首诗名,他在诗中说,“一个人活不下去/就回到出生地打点生命”。那么,一个诗人写的诗歌如果抽象而毫无活力,是否也需要“回到出生地打点生命”?这显然是一句警语。我很高兴读到这些朋友们的诗歌,亲切、自然,既有俗世的欢乐,又有沉思的面貌。其实,世宾、羽微微、浪子、黄金明、赵红尘、燕窝、陈陟云、唐不遇、张慧谋、温志峰、巫国明、陈计会、粥样、刘汉通、游子衿、青蛇、黄礼孩等人的诗,于我并不陌生,只是,如今以“出生地”为名,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读起来感觉大有不同。他们作为个人,声音是温和的,清晰的,一旦联合成为一个整体,我突然发现,这个声音已经变得无比的壮观和盛大。? 我无意从诗歌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批诗人的写作意义,但是,强调一个诗人的精神原产地,在今日这个无根的时代,的确有着异乎寻常的价值。黄礼孩说得好,“在省略了身份,省

文档评论(0)

klfgk7s7fa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