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精典课件庸之道
检查预习: 民鲜( )久矣 必也狂狷( )乎 乡原( ),德之贼也 恶( )称人之恶( )者 讪( ) 徼( ) 讦( ) “中庸”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词语来表示? (中和 中行 和 恰到好处 不偏不倚 不瘟不火 不即不离……) 与狂者交往,可使人积极进取,与狷者交往,可使人守节自洁。 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孔子对“文质的关系”(第六课12.8章)的看法,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孔子认“质”与“文”两者不可偏废,“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过与不及”皆为不妥,只有“文质彬彬”,和谐搭配,才能成就君子。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第十一课11.22章),也是体现中庸思想的。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不及”),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接近于“中行”;仲由勇气过人(“过”),所以要压一压他,也使他接近于“中行”。可见,孔子在教育学生时,依据中庸而“裁之”的。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第八课4.26章),如何与国君相处、与朋友交往,孔子也用中庸的尺度加以引导。如果与国君相处过密,则蒙受羞辱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与朋友交往过密,则遭受疏远的日子也不远了。孔子认为交往不能太“过”,体现了他中庸的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还体现在“以直报怨”上(第八课14.34章)。君子用正直来报复仇怨,“不因怨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不挟个人恩怨,不“以怨报怨”,也不持虚伪之德,不“以德报怨”:“不过也不及”,以“适中”来处事。 孔子“忠恕之道”(第五课5.12章、6.30章), 也是体现中庸之道的。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者,“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忠恕之道,实为“致(达到)中和”。 纵观孔子的一生,是践行中庸之道的一生,学生对他的评价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可见,孔子是一位据有中庸“至德”的圣人。 正直但不清高 善良但不懦弱 城府但不圆滑 自强但不独斗 果断但不鲁莽 坚持但不固执 傲骨但不自负 智谋但不奸诈 耿直还要通融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第一题: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第二题: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稳定。 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而不与之矛盾激化。 又如“侍坐章”对待不同主张的学生,他也能以恰当评价,等。 第四题: 《国语·鲁语下》: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楉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楉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括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译文 孔子游说到了陈国,住在一个叫贞子的人的家里。这时有一只隼坠死在陈国宫庭中,隼的身上贯着一只很长的箭,陈愍公派人求教于孔子,孔子博学,他辨认说:这只隼来的很远,因为这只箭是肃慎人的。当年武王克商,申令九夷百蛮纳贡,肃慎贡了这样的箭。这种箭楛木为身,石砮为镞。先王为了昭示肃慎进贡的美德,将这些箭分给了大姬,并将大姬许配给了陈国的虞胡公。这只箭现应在陈国的府库中。使者回去禀报,陈愍公派人到府库寻找,果然找到了这样的箭。 第四题参考答案: 1、陈的始祖是舜后虞遏父的儿子胡满,周武王将大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