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讲解

第七章 生物地理分布的动态变化 Chapter 7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living things 第一节、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物种(species):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化的一群生物称为  一个物种。简称“种”。  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Geographical isolation)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为不同的种群,使得种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 二、物种隔离(species isolation) 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 三、隔离产生新的物种 1、遗传物质及其变异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因为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DNA)是在染色体上的。 也有少量的DN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被称为遗传物质的次要载体 克隆Clone 克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如番薯、马铃薯、玫瑰、柳树等插枝即可繁殖。 但动物却不同。 1938年,德国实验胚胎学家H·施佩曼首先提出动物克隆的设想: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去,使其繁殖。 1952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首次进行动物克隆实验,未获成功。 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 1996年7月5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维尔穆特等和PPL医疗公司合作用绵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多利。 (多利生产的过程)  1998年4月,“多利”当上了妈妈,生下了一只名叫“邦尼”的小羊。多利前后共自然生产6胎,1胎夭折,存活5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1999年克隆出了克隆羊。  多利的诞生后,动物家族中相继诞生了克隆牛、鼠、猴、猪、猫等。 1998年2月,英国PPL医疗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 2000年莱阳农学院董亚娟;2002年中科院陈大元;中国农业大学李宁。 2001年1月美国克隆猴成功,这意味着克隆人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1998年7月,日本克隆了小鼠 2001年3月PPL医疗成功地获得了5头克隆猪 2002年3月,美国科学家克隆成功猫; 克隆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克隆动物出现的一些诸如早衰等问题也是人们对克隆人心存疑虑的原因之一。为了阻止克隆人的步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条例。 克隆动物的历史 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将一只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 绵羊: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 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普罗米修斯)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纳比 猪:2005年8月8日,中国第一头供体细胞克隆猪 如何判断一个生物是不是克隆的? 1、细胞核DNA鉴定 2、线粒体或叶绿体鉴定 遗传的变异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2、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即使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变异也会发生。 环境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被选择的变异类型总是对环境适应的,不能适应的类型终将被淘汰。 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昆虫对环境的适应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3)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在生物进化理论中,常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 。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