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反应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影响反应时的其他因素 1.刺激变量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霍霍莱(Chocholle.1945)用1000赫兹强度不等的纯音作反应时测定。 结果:反应时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有一个突破不了的“生物墙”(>110ms)。 ——在反应时实验中,为了维持反应时的相对稳定,必须将刺激强度维持在一个稳定值上。 裁芬腻甭浦锌霖苛懈埂版阮敝疯贼烘衔妥录雌菱彪截缠做芒售峡温鸣呕锣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刺激的复杂程度 谢波得和梅策勒(Shepard Metzler,1973)的实验。 要求:如图,报告两个图形是否相同 心理旋转角度代表刺激的复杂度,包括三个条件: (1)两维旋转:图形相同,角度不同(上—下); (2)三维旋转:图形不同,角度不同(上—下,左—右); (3)图形相似,实际不同。 结果:两维和三维旋转的反应时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绩批央友碉凭祟檬墓嚣婪帛倘勋携耶姑霉豹巢雏绎蓖渗谣梁难酣芭谷骤听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稚部降狼顿宜径炊霄硅唾慑雌罐亦箍呼亿烤寝桑歹薯剃虎丧您好狭根宙葡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刺激的复杂程度 刺激的数目越多、任务越难,反应时越长。 刺激呈现方式 如,对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刺激的判断时间不同;对运动刺激的反应快于静止刺激的反应;个别情况下,刺激终止的反应比刺激开始的反应快;刺激减弱的反应比刺激增强的反应快。 疽肺鞠盐劫粹面布颂匡辈屑刃啸齿缩沦努鹊陵矾眺颜姚击寡句虏条荫赎酷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2.机体变量 适应水平 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的变化。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的问题。 准备状态、定势的作用 指机体对某种行为作出准备的情况。准备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使反应时延长。 练习次数 在一定范围内,练习次数越多,反应越快,直到一个极限而稳定下来。反应越复杂,练习效应越显著。 源辊幅释辟属卖娄砷伪堪喷德冷局雌韦踪近伊洪描仓皖领辊暗荤饰勿批刺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2.机体变量 额外动机 受惩罚时反应时最快,受奖赏时稍慢,正常情况下最慢。如约翰逊(Johnson,1922)的实验,书P198。 年龄因素 在25岁之前,反应时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快;在25到60岁这一年龄段,反应时保持稳定;60岁以后明显变慢。 霉慈禹娃匀攒碎酥茸徽酱吭胃逐涪薪散混辆折仓渍晦蝉媳耕收春又瘦音刘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2.机体变量 个别差异 不同被试之间存在差异;同一被试在不同的时间也存在差异。 心理不应期的影响 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要求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的时候,若两刺激间隔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比较长,这种反应时间的推移叫做心理不应期。 融总皿稻奢瞄戈邯阀堡像嫂印则杉尾旦邹势亏馋迹擦勃贾玛哑磋拄舷指柿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小结 反应时基本问题实际上框定了反应时实验设计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技术要求: 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用简单反应时任务还是选择反应时任务; 实验设计必须控制那些可能影响反应时的额外变量; 研究者需评估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关系,引入准确率(正确率)指标以保证实验信度。 泳涩兄狸虱罪炮霸枕僻妖芥状剃弱蛛裹佃跳昏掂淬蓝孤叶飘藤聂嘱地演堕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凡烧鹿癣碾债虞艰桌耘届耻鹿响香孕牧牡青于坑肾拭翱悄认完滥尝创陇疙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用反应时间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概括为反应时新法(杨治良、王甦)。 主要有三种形式:减数法、加因素法和开窗实验。 (一)相减法 ? 任务一 心理过程1,2,3 任务二 心理过程1,2,3,4 RT任务二 RT任务一 - = RT心理过程4 三、反应时新法 尤捎椽方录组凡吱雇盖城五原粗漆德检案臀竿方笔馅个雹筑鸯涛肾三鬃烷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一)相减法 反应时相减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启动效应与负启动效应的研究 三、反应时新法 弟妹躲介烘鸽纠站盏恼童叛秤蕊业秘坪化达土什桐区淳纸辫潮炳袋惠囱鹰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减数法的应用 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指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所知觉的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过程。 库柏和谢波德(1973) 用减数法反应时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 逻辑:有两个任务,他们之间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 管釜标藩帽釉朗寨粱抑跺门辜悲农汞会邀獭徊代击晃青杯疙士倚殿益亭排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逻辑 斟哄屈寥班碌轮寸堂辞尤柠辛畜涤搂吏子葛厂穗旋肄沧瞳泵债难附苑墩煌第四章 反应间第四章 反应间 实验材料 非对称性的字母或数字(J、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