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参考八大家之苏洵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1始发愤-康震 百家讲坛讲稿
分享到:1
发布日期:2012/11/13 10:41:00 来源: 作者: 点击:347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几对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的三苏父子;以及明朝公an派的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中三苏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气最大。在三苏中,大苏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最为...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几对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的“三苏”父子;以及明朝“公an派”的“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中“三苏”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气最大。在“三苏”中,“大苏”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最为后世所熟知;“小苏”苏辙官做得最大,成就斐然;而他们的父亲“老苏”,在名气上则稍显逊色,但苏洵在文学发展史上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创作的《六国论》等名篇,传之后世,谓之经典。那么苏洵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是如何培养出了两位杰出的儿子的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第一集《二十七,始发奋》,敬请关注。
百家讲坛【MP3、MP4、讲稿】全集
百家讲坛_唐宋八大家之苏轼【MP3下载】康震
百家讲坛_唐宋八大家之苏轼【MP4手机视频】康震
【康震】
苏洵的名气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是因为另外两个原因。第一,他是苏辙和苏轼的爸爸。他这个爸爸,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父名因子贵而显。第二个原因是他上了《三字经》了。我们知道在《三字经》里边有这么一段话: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三字经》
说苏洵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那么大岁数了,他还知道后悔要读书,你们这些小的,早早地就应该立志读书。他变成一反面教材了,浪子回头金不换。那我们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不对,如果苏洵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这么一个形象的话,这么一不靠谱的、不长进的父亲,怎么会培养出两个这么优秀的儿子呢?这逻辑关系不顺。再者说了,这么优秀的两个儿子,怎么会就有一个不长进的父亲呢?这倒推也推不过来,所以此事颇值得琢磨,还得从头说起。
这苏家,眉山苏家是大姓,望族。苏洵的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苏澹,一个叫苏涣,哥俩儿都中了进士,厉害吧。苏澹英年早逝,苏涣后来中了进士做了官,在当地影响非常大。什么叫影响非常大?因为苏涣中了进士的那一刻起,他当时中进士的时候,街上、他们家里头都挤满了人,就围观他。他的中进士和到外地做官,对眉山此地读书的风气、考科举的风气、考中科举做官的风气,有极大的影响,他等于改变了当地的一个社会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苏洵十八岁的时候读书,你注意,苏洵在十八岁的时候读书考过一次进士,没考中。大家说没考中这个很常见,古代科举进士那么难考,哪能一次就中呢。他问题是考了一次之后,不考了。不但不考了,哥们儿不读了,不读书了。这怎么回事?你说这俩哥哥都挺好的,怎么到了小三这儿,他就不读书了呢?最奇怪的是他爸爸苏序也不着急。同村人说:你儿子天天搁外头游山玩水、游荡不归,不管管他?让他跟两个哥哥学习。别人问他的时候,他笑而不答,对他这个儿子是纵而不问。问急了他说一句:“非忧其不学也”,我从来不会为他读书的事担心。觉得很奇怪了,怎么回事?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序对那两个儿子督责有加,要求很严格。一边紧来一边松,这原因何在呢?
说起来很奥妙,其实也很简单。第一,苏洵读什么书?他两个哥哥读什么书?在宋代要考科举,那就得读“声律记问之书”。什么意思?第一,你得考诗赋,得学会写诗,写有韵之文,得写骈体文。这个东西苏洵一辈子都不擅长,就是这块敲门砖,他拎不起来,他不擅长写这种韵文和诗赋。第二,“记问之学”得死记硬背,这他也不擅长。所以他是有原因的,他不是真的不读书,而是这一类的书他读不了,他不爱读。他父亲苏序知道他这儿子绝顶聪明,真要读书,必是大才。但是现在的考试体制把他给限制了,所以他现在游荡不回,他现在天天游山玩水的。但是他知道他这儿子心里有数,将来一旦要开始读书的话,那必有不同凡响的表现,所以他纵而不问。
这还有第二个实际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其实是跟苏序的个性有关。你想,这什么爸爸有什么儿子。苏序这个人个性极为不同寻常,他不爱读书、乐善好施。曾巩后来在给苏序写的墓志铭里边有这么一句话:
“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首。”
——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苏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pdf VIP
-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光盘版).doc VIP
- T2DM合并卒中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x VIP
-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pdf VIP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docx VIP
- 2025年党支部书记党风廉政廉洁党课讲稿(最新版).pdf VIP
- 《文献检索与利用》 第1章 文献信息检索概述.pptx
- TCACM1408—2022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干预指南.pdf VIP
- 写人——(如何写人).ppt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范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