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桃源乡土文化全解.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常德桃源乡土文化全解

常德桃源乡土文化 目录 方言 概况 美食 景观 风俗 名人 文化 视频 结束 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域内生活着以汉族为主以及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民族,180余个姓氏在这块“仙源乐土”上休养生息,和睦相处。桃源地理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旅游等其它各种事业,都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 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与沅陵县、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永定区交界,东与常德市的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抵益阳市的安化县。县域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冷热四季分明。 概况 目录 方言 桃源方言与北方方言和江西中部(吉水、樟树、丰城一带)的赣方言都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从宋到清,桃源一直是京都(北京)通往云、贵一带官方驿道必经之地,县人所操语言受北方话影响很深;江西中部人在明代及清初陆续大批迁居桃源,江西吉水、樟树、丰城话便渗入桃源语言。 桃源方言按实际语言可分为中心区和渗透区两大类。 中心区方言是县内的地道言,覆盖县境中心区域,包括漳江镇及其郊区,陬市镇、漆河镇、三阳镇及剪市镇的一部分。 渗透区包括桃源与邻县接壤的一些狭长地带。 总之,桃源方言是北方话与江西话融汇后产生的语种,好听易懂,便于社会交流。 目录 名人 张隅北宋,倡导文学反映社会矛盾的著名诗人,推动了宋初诗风革新,具有较大影响 文澍明朝著名诗人《桃源赋》 江盈科与“公安派”创始人袁宏道齐名,才高识远,诗作颇丰。 罗人琮清朝,有在史学、文学上的大成者,为后人称颂 宋教仁近现代产生过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第一任政党内阁总理 翦伯赞有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目录 景观 桃源全县十二景:虎溪石室、龙洞天窗、月石夜辉、日岩霄焕、仙峰队领、佛石点头、汤井米珠、水心砥柱、新湘凝代、穿石缭青、 四台浮翠、十曲通幽 外八景 桃川仙隐 白马雪涛 浔阳古寺 梅溪烟雨 绿萝晴画 楚山春晓 漳江夜月 潼舫晚渡 目录 1 虎溪石室: 即伏波石室。虎溪旁有马援所凿避暑石室。 2 龙洞天窗: 暗洞中窍上透日月光、人谓之天窗。 3 月石夜辉: 月潭有石光如月 4 日岩霄焕: 县东二十五里曜日岩上浮图、墨夜常有光。 5 仙峰队领: 县南百余里至观音岩山,上大下小,如人立壮周围凡尺十余座。 6 佛石点头: 灵岩洞石乳结成佛像贴岩壁间,其头微低,仿佛听生公说法然。 7 汤井米珠: 井俗呼热水坑。其泉冬夏常温,毫发可鉴,白沙历历如黍米珠、康熙间湖广提督俞益谟改为圣水泉。有记。 8 水心砥柱: 即水心岩。两峰并秀,屹立江中。 9 新湘凝代: 袁中郎云:“新湘溪波代蓄,略如西子湖“ 10 穿石缭青: 袁中郎云:“穿石山川如在镜中,缭青萦白,千里一规 11 四台浮翠: 县南六十里沉溪中四峰突立:二近岸、二在中流;亦—胜也。 12 十曲通幽: 阙士琦《桃源索隐记》:“高灵洞内秉炬人为十曲岩,岩内有仙界坡,浴岛、琼田及石床之属。 全县十二景简介 景观 桃川仙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美池桑竹。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宣传片 湖南印记 景观 白马雪涛 层澜叠浪势轰雷,怒雨号风涌雪堆。 半夜四天云墨黑,恍疑白马闯江来。 景观 绿萝晴画 沅江南下绿萝崖,水色山光紫翠开。 晴日轻风天似洗,芙蓉倒蘸碧螺杯。 景观 梅溪烟雨 摩娑睡眼望山坳,非雾非烟景四郊。 一幅生绡不收拾,被风展却挂林梢。 景观 浔阳古寺 浔阳古寺久荒凉,倒柱颓梁卧夕阳。 一盏佛灯犹未减,齐天云淡月华光。 景观 楚山春晓 楚山重叠画难成,花树当春树树荣。 百舌间关残月白,锦屏高展曙光生。 景观 漳江夜月 澄波千顷绝尘埃,唱晚渔舟收钓回。 素魄莫愁天上尽,清辉还自水中来。 景观 潼舫晚渡 日落山前水涨时,有人拍手笑嘻嘻。 蒿师只管需把手,载过神仙不自知。 景观 风俗 桃源地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其民风民俗有其自己的特色。 饮食:桃花源一带流行喝“擂茶”。相传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率兵南征到桃源时,士兵水土不服,瘟疫流行,民间献“五味汤”(即用茶叶、生姜、茱萸、绿豆和食盐研末熬汤),服后痊愈。擂茶即由此演变而来。 宗教:县内以信仰道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居多。桃花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道教圣地之一,被道家称作三十六洞天里的“白马玄光之天”。明洪武初年,一支新疆维吾尔族、回族人在县内落籍,伊斯兰教随之传入。枫树乡建有清真寺。 地方戏剧独具特色:武陵戏、傩戏 目录 文化 桃源工艺:木屐 鞭炮、烟花 亭子灯 造 纸 擂 茶 岩錾 搭 钢 竹编 民间歌谣:打硪歌、放排歌、五花八门二十匠、插秧歌、打粑粑歌、 牧鸭歌、烧炭歌、水歌、牧牛山、采茶歌、绣花歌、十二佬歌 书法美术 :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