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分析理综生物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分析(理综生物)
一、基本概况
四月二十五日进行的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我县有1810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这次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由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组成,生物在试卷中的定位和比例如下:
卷Ⅰ:选择题126分,其中生物5题,30分
卷Ⅱ:非选择题174分,其中生物2题,42分
二、试卷数据统计分析
从我市的客观题机器阅卷所提供的我县2006年高三第次调研考试综合()选择题答题情况和总体难度系数如下:
附表1:2006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综合()客观题统计表
题号 类型 总人数 正答率(%) 选A率(%) 选B率(%) 选C率(%) 选D率(%) 1 单选题 18193.37 93.37 2.04 3.98 0.61 2 单选题 181 93.31 2.60 93.31 3.04 1.05 3 单选题 181 34.25 13.76 36.46 34.25 15.36 4 单选题 181 87.46 0.77 1.33 10.33 87.46 5 单选题 181 71.16 7.07 71.16 16.24 5.41 整体难度 0.76
附表2:2006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综合()客观题统计表题号 类型 长兴 一模 二模 一模 二模 1 单选题 44.48 92.12 51.05 93.37 单选题 54.93 89.48 58.14 93.31 单选题 82.13 33.52 85.09 34.25 单选题 50.15 82.65 47.25 87.46 单选题 58.17 68.13 53.74 71.16 57.97 0.73 59.05 0.76
附表3:2006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综合()客观题统计表题号 长兴 长中 华盛 金高 长广 一模 二模 一模 二模 一模 二模 一模 二模 一模 二模 一模 二模 1 44.48 92.12 51.05 93.37 66.71 97.70 52.63 87.05 37.56 92.04 28.67 93.96 2 54.93 89.48 58.14 93.31 80.00 94.68 45.43 92.29 44.32 91.21 42.67 97.99 3 82.13 33.52 85.09 34.25 89.14 36.98 79.22 36.91 85.67 32.34 78.00 22.82 4 50.15 82.65 47.25 87.46 50.14 91.22 50.69 86.50 41.52 84.41 48.67 84.56 5 58.17 68.13 53.74 71.16 58.86 81.15 58.73 76.03 45.80 62.02 50.00 49.66 57.97 0.73 59.05 0.76 68.97 80.35 57.34 75.76 50.97 72.4 49.6 69.80 从全县67个试场中,对于每个试场的第五个考生和倒数第五个(共134人)作为统计对象,进行抽样分析,2006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综合()非选择题难度系数具体数据如下:
题号 30 31 平均得分 14.8 11.19 难度值 0.7 0.53 总体难度值 0.62 三、答题情况及分析
现将本次理科综合的考试按试卷抽样、数据统计、试卷中学生的主要答题错误及原因进行分析和陈述如下:
选择题第1题: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环境保护,植物轮作的意义等。
本题考查的层次为知识的应用。主要是要求学生把以上知识点具体应用在生态学中。如A、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如本地区的油菜秆)直接焚烧在田地对环境的影响。B、作物轮作的优点。C、可结合选项A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D、物质循环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本题从学生考后的反映情况来看,可能得分率较高,属于较容易的题,放在试卷的第1题较为合适。
主要错误分析:可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强调不同年份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的优点是对土壤中矿质离子的充分利用;施用农家肥的作用是增加CO2浓度、提高土壤温度等,从而促进光合作用。个别学生就对知识的掌握较为死板,认为学了这样的作用就只有这一个作用,不会具体情景具体分析,如C项中食用菌与能量利用的知识不能结合起来,对题目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对众多的从不同层面上的生态学问题的考察,特别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分析产生了迷茫。
选择题第2题:
本题考查
文档评论(0)